促進紡織行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QC小組為行業注入新動力!
遍布于制造企業中數以萬計的班小組,是中國制造企業改革創新的最前線,他們的每一次創新創意,都會為企業帶來歷史性的跨越。“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在團隊中發揮最大作用,才能創造更大價值”,這是組建每一個QC小組的初衷。每一個QC小組成員都不是孤立的,他們擰成一股繩,有組織地行動起來,尋找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齊心協力商討對策、持續改善,盡最大努力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7月13-16日,2018年全國紡織行業質量管理小組、質量信得過班組工作成果評審會在北京召開,數百項成果展現了我國紡織產業質量管理創新工作良好的群眾性基礎與廣泛性關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質量與技術進步處副主任黃淑媛、副處長吳濤出席此次會議。
記者了解到,今年共有70余家企業申報成果,同比增加近15%,其中一半以上是首次申報成果的企業。小組和班組成果合計數量近180個,同比增加近18%。據企業申報數據統計,今年申報企業在此項工作中創造的可計算經濟效益達5.98億元,同比增加49.5%。
QC小組是行業高質量發展先遣隊
QC小組是紡織行業切實落實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和群眾性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因為只有不斷完善每一個小細節,在細枝末節下大力氣和大功夫,才能最終成就“高質量”,也正是這些活躍于一線的QC小組對質量的精益求精,才讓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平坦。
在本屆評審會上,我們能看到企業在將增品種、提品質、降成本作為攻關方向的同時,更將節能環保、綠色生態、產品創新、科學管理作為了重點探索和攻關的目標。符合了當前市場所需,同時,企業們申報成果的方向,也恰恰呼應了紡織產業“科技 時尚 綠色”的新定位。
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鄒魏第三工業園QC小組在會上對“攻關100支以上織物無PVA上漿”成果進行了發布。
眾所周知,使用PVA和不使用PVA上漿,生產效率和下機質量差距較大,但魏橋恰恰接到了一份100-120s高支高密高檔床品綠色環保面料的訂單,客戶特別提出:“無PVA綠色環保上漿”,由此,QC小組開始了對這一課題的攻關。
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分析與實驗,QC小組從最初40、60到當前100、120紗支,無PVA漿紗工藝不斷改進優化。經過小組的攻堅克難,魏橋已形成一套系統全面的生產工藝,在生產過程中取得了較好效果,截至目前,共生產各類訂單接近100萬米,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經濟價值,并帶來良好的社會效應。
QC小組解決小問題,讓企業大受益
“實際上,QC小組并不是要解決多么大的問題,而是需要全員的參與,解決現場一個一個的小問題。”確實如此,對一線員工來說,質量提升的切身利益就是通過QC可以降低缺陷、減少損失、提高效率、增加收入,這是一種良好的激勵措施。
在本次評審中,記者就發現這樣一個QC小組,他們并沒有從工藝或技術上尋找攻克點,而是將關注點放在了人的身上,將人視為優化生產效率的對象——這就是宜賓絲麗雅集團海絲特纖維有限責任公司所展示的“絡筒勞動組合方式創新”成果。
據了解,隨著繡花市場萎縮,筒裝產品的需求增大,成筒能力已經成為制約絲麗雅經營的一大瓶頸,為此,在2016年11月,絲麗雅提出了絡筒工勞動組合的思路。
絡筒工序屬于機群式作業、操作人員密集性區域,勞動方式為四班三運轉個人計件制。協作精神己經是當今時代一個團隊、一個組織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思想理念和基本原則,故絲麗雅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當今時代發展趨,對絡筒工勞動組合進行了創新。
活動期間,通過對絡筒勞動組合方式創新的創新,經過對比發現,在同等成筒產量下,節約絡筒5臺,節約熟練絡筒工20名,經濟效益約15萬元;同時,成筒效率提高,產量提升,能夠多創造經濟效益41.53萬元,兩項共計實現經濟效益56.53萬元。
通過對絡筒工勞動組合的創新,不僅有效提高了成筒效率,減少絡筒用工,減低生產成本,同時緩解了市場筒裝產品緊缺的現象,為提升絲麗雅的市場競爭力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為絲麗雅可持續發展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是一場知無不言的經驗交
評審會的召開,能夠讓各個企業了解到產業上下游各領域企業的發展和研究動態,開拓眼界;同時,一些好的案例會成為典型樹立標桿,能夠促進先進生產工藝、管理等方面經驗在全行業進行推廣;當然,各企業的間的展示交流,無疑會對參會人員與企業在今后的生產生活中得到啟發。
康賽妮集團有限公司則在會上分享的“‘半懸浮’純羊絨粒子紗產品研發”這一QC小組成果,就讓在座的很多企業得到了靈感。
記者了解到,粒子紗是一個新穎的紗線品種,其獨特的風格和可以隨意搭配色彩的多樣性深受設計師的青睞,也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因此,康賽妮選擇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是符合國際紗線流行趨勢的。
經過QC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半懸浮”純羊絨粒子紗得到了良好的市場反饋。常規純羊絨粒子紗銷售價一般在98萬元/噸,而“半懸浮”純羊絨粒子紗可以達到114萬元/噸。據悉,小組活動期間共生產“半懸浮”純羊絨粒子紗10.72噸,與常規純絨紗線相比,每噸紗線增加附加值16萬元/噸,活動期間共創造效益171.52萬元。
當然,經濟效益并不是企業最大的收獲,這種創新以及在對“半懸浮”純羊絨粒子紗攻關過程中所挖掘出的和毛、梳毛工藝,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突破。同時,通過課題的攻關,也讓小組成員在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制度下,提升了成員的專業化水平,增強了團隊凝聚力,最重要的是,該項目的成功,能夠為羊絨紡紗行業增加新的活力。
紡織行業自1979 年第一次參加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一次QC 小組代表大會以來,至今從未間斷,2018年是紡織行業開展群眾性質量管理創新工作的第40個年頭。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各紡織行業專業協會、各級地方紡織協會、工會以及廣大紡織企業共同參與和積極推進下此項工作持續蓬勃開展。行業開展QC小組評審工作的目的就是充分發揮職工群眾的創造性、主動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推進群眾性質量管理創新工作,共同為紡織行業穩定、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做出不懈努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