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關閉一家店,真維斯為何被“小鎮青年”拋棄?
“小鎮青年”喜歡什么?這是每個想去三五線城市掘金的創業者都要思考的問題。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真維斯、班尼路、堡獅龍、Esprit、森馬、美邦、以純這些“牌子”,它們是聽周杰倫長大那一代“小鎮青年”的共同回憶,隨便穿出一個,都比百貨一樓的雜牌兒有面子。
不過,00后“小鎮青年”則并不喜歡這些品牌了。當初的行業龍頭真維斯,已經衰落到到資本都看不下去,被其母公司旭日集團選擇通過出售給大股東的方式變現私有化。
很多分析都說低價商品是“小鎮青年”的最愛,為何主打低價的真維斯,卻被市場拋棄?
連續5年,一天關閉一家店
上個月真維斯母公司旭日集團發布公告稱,將連年虧損的內地服裝零售業務出售予集團創始人、大股東楊釗(現任香港中華總商會第48屆會長)和楊勛兄弟,上市集團會繼續經營真維斯港、澳、東南亞市場業務,并專注從事設計、出口和裝飾等盈利業務。
旭日集團在交易聲明中稱,盡管過去數年,集團重組零售網絡及提升供應鏈效率,為產品設計及市場推廣投入更多資源及宣傳產品,并推出在線業務以把握中國不斷擴張的電商市場,但真維斯的表現并未如預期般改善。
而這也不是旭日第一次剝離真維斯虧損業務,2017年7月,旭日就曾以2.2億港元將真維斯持續虧損的澳洲、新西蘭市場業務剝離,也是同樣是賣給了楊氏兄弟。
回到國內業務上。自2012年開始,真維斯在國內的零售業務就開始走下坡路。2012年,真維斯國內營收49.59億港元,同比增長4.6%,但巔峰之后,真維斯的服飾“大廈崩塌”。
據真維斯公告,截至2018年5月31日前5個月、2017年、2016年,真維斯中國內地業務分別錄得稅后利潤-0.46億港元、-0.45億港元和0.67億港元。
與營收同步的下降的是門店數量,幾乎以1天關閉1家關店的速度瓦解。
類似的情況我們曾在美邦身上看到,不過與真維斯不同的是,美邦是關閉特許經營門店,增開直營門店加強管理。真維斯為了更大幅度降低成本,選擇關閉更多直營門店,但品牌不給力,使得加盟商流失嚴重,真維斯反而要用聯營模式留住加盟商,又增加了“挽留”成本。
門店關閉留下大量庫存,旭日集團沒有單獨公布,不過零售業務為集團貢獻了三分之二左右的營收,2013年旭日的毛利率為43.9%,而到了2017年,其毛利率降至32.4%。財報顯示,低價處理庫存是旭日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品牌價值繼續被消耗。在2015年,真維斯曾試圖在設計上走一撥時尚路線,并提升定價來提升利潤率,但無奈消費者并不買單,這一折騰,又加速了真維斯品牌的衰落。
時代變遷,命懸“五線”
令人唏噓不已的是,真維斯也曾在中國內地休閑服裝行業名列第一。
立志要做“中國GAP”的真維斯,2004年銷售突破18億的時候,就制定了一個“三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銷售額達到40億,第二個五年達到60億,第三個五年突破100億。但到2017年,真維斯營收只做到16.09億港元,要知道在巔峰時期,真維斯一家明星門店就曾做到超6億營收。
JEANSWEST原本是澳洲的一個服裝連鎖品牌,楊氏兄弟在香港開設了旭日制衣廠為它做貼牌加工,1990年兄弟二人反客為主,收購了JEANSWEST。
此前楊氏兄弟拿到了許多美國服裝品牌的OEM訂單,其中就包括GAP。他們仔細研究了GAP,并在收購真維斯以后,制定了自己的目標:將真維斯做成中國的GAP,在休閑服裝市場上做自己的品牌。
1993年,真維斯到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一家門店,與班尼路、Esprit、佐丹奴、堡獅龍等香港服裝品牌一道,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服裝品牌意識,也吃到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騰飛的第一波紅利。
隨著中國大陸的進一步開放,香港制造業紛紛轉向中國大陸,而香港休閑服裝品牌成了大贏家,“國際設計+香港品牌+大陸市場+中國制造”的組合,為它們贏得了十多年的先機。
不過后來,真維斯也犯了香港品牌的“通病”。為了迎合中國市場環境,真維斯主動將戰略調整為“名牌大眾化”,從中檔名牌降低為低價品牌,向三四線城市及縣城瘋狂擴張。楊勛說:“如果真維斯的市場定位是去引導潮流,或者是去創造流行,可能走不了這么長的路。光設計就要投入很多,而且風險要大很多。”
這個決定為真維斯帶來了長達十年的高速增長,在當時看或許是明智的決定,但時至今日,同樣的戰略已得不到消費者認同。當所有的電商渠道和消費品牌都想扎深三五線城市渠道下沉之時,真維斯的產品卻已得不到小鎮青年們的追捧,過往搭建渠道的努力也將付諸東流。
這屆“小鎮青年”為何不喜歡真維斯
真維斯應該算上一代“小鎮青年”的時代烙印,但現在,真維斯吸引不了新一代的“小鎮青年”了,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這應該跟產品質量關系不大。現在國內零售業常說Costco優質低價,旭日集團的出口業務,就是為Costco的自有品牌做設計、生產。真維斯說自己“物超所值”,從售價來看也并不過分。
真維斯低價,可是“小鎮青年”捧起了拼多多“九塊九包郵”的衣服,為何不選擇更有性價比的真維斯呢?
平心而論,真維斯的產品說不上丑,但比較乏味,就是普通的美式基本款,而且有版型、尺碼問題,如果基本的合身都做不到,自然容易出現“賣家秀”和“買家秀”的對比。對于國內的消費環境而言,大部分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森馬、美邦,二者的“韓風”更適合亞洲人的風格。
而當時第一批休閑品牌,例如真維斯、班尼路、堡獅龍、Esprit都是走美式或者學院風,在電商沖擊之下算是全線潰敗了。這就如優衣庫在美國市場一直虧損一樣,有品牌基因問題,當然也肯定有管理的失誤。家族產業往往非常依靠掌權人的視野和能力,電商就像一塊兒試金石。
國內外快時尚品牌進入國內,不論是設計、上新頻率、門店形象還是品牌管理,都給國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沖擊。不過它們的渠道下沉都比較緩慢,正如旭日集團財報中所言,電商對其的影響很大。相比商品消費已經比較成熟的一二線城市,電商對原本商品相對匱乏的低線城市帶來的影響更大,各種新信息、新商品的涌入,打破了原本相對割裂的城市消費格局。
不過今年上半年的趨勢顯示,休閑服上市板塊實現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長24.6%和57.4%,本土品牌的有復蘇的跡象。這也說明了,本土品牌在逐漸找回本地化和線下的優勢,但以真維斯為代表的這一批國際品牌,雖然早早進入中國吃到時代紅利,卻一直沒能真正從國人的角度來做產品。
如今的“小鎮青年”更強調個性化和身份認同感,品牌形象越來越重要,不只是服裝行業,很多快消品行業都開始做泛娛樂嘗試以及品牌IP化,塑造更強的品牌人格和差異化,嘗試吸引目標消費群體打造會成為行業變化的趨勢之一。
有設計,可以靠設計帶來溢價;沒設計,也可以說說做“生活方式”的故事。回到真維斯身上,真維斯沒有代言人,也沒有什么標志性的品牌形象,給人的感官只停留在“T恤二十一件”上。很多品牌寧愿把庫存燒掉也不愿打折消耗品牌價值,而真維斯,想不出其品牌的價值在何處。
真維斯國內業務退市不再背負資本壓力,或許能幫助業務回轉。今年的“真維斯杯”已經是第27屆,已是國內最具歷史性的服裝設計大賽之一,希望這個真維斯老品牌,能再次摸到消費者的需求,但是真維斯還有轉型升級的時間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