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集團周海江參加央廣《路標——改革從這里出發》大型直播
10月23日,央廣經濟之聲、無錫經濟廣播聯合制作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特別節目《路標——改革從這里出發》大型直播活動在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舉行。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受邀參與直播,接受央廣記者采訪,暢談紅豆創業史!
在無錫的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里,有一組主題為“四千四萬”的浮雕矗立在顯著位置。“四千四萬”指的是“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歷盡千難萬險、吃盡千辛萬苦”。在鄉鎮企業初創時期,一代無錫人憑借著“四千四萬”精神,闖出了一條鄉鎮企業的發展之路。這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就是紅豆集團。
夾縫中求生存
八十年代的鄉鎮企業,發展非常困難,但是改革開放的東風已經吹來,鄉鎮企業都抱著希望在堅持,在夾縫中求生存。
周海江介紹當時的情況說,鄉鎮企業在要素市場上沒有優勢,一沒有資金,二沒有人才;因為當時是計劃經濟時代,因此在產品市場上也沒有優勢。
紅豆集團創始人周耀庭就把目光投向了大上海,聘請了大企業的13位退休老師傅作為“星期天工程師”來到了廠里,推出了第一個專利產品——護士衫,一舉風靡全國。1992年,當《新聞聯播》主持人穿的紅豆護士衫在電視畫面上一亮相,紅豆服裝便成了一代人心目中的民族品牌,紅豆也成為了江蘇省首家億元級鄉鎮企業。
轉型升級
九十年代,紅豆的產業還是單一的發展模式。91年的時候,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針織內衣工廠之一,再發展遇到了瓶頸。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的需求,紅豆開始向服裝系列化發展。為了贏得更多的發展空間,紅豆開始跨界發展,才有了橡膠輪胎、生物醫藥等產業。
同時周海江認為,多元化是陷阱,企業容易迷失發展方向。紅豆采用的是“集團相對多元化+子公司高度專業化”的發展模式。產品高度專業化,人才高度專業化,企業高度專業化,而且每個產業只做一個點,在一個點上集中資源,做大做強,再以點帶面發展。
走向國際化
一方面是響應國家“走出去”的號召,為中國企業搭建進入東盟、輻射世界的集群式投資貿易平臺,有效實現國內優勢產業的轉移;另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通過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的國際經營水平。
為什么選擇柬埔寨?中柬關系友好、投資環境良好、成本較低、市場較大。紅豆集團是較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西港特區目前已有來自中國、歐美等國家及地區的130家企業,解決當地21000多人的就業,成為中國“一帶一路”上的合作共贏樣板,受到中柬兩國領導人的高度肯定。
不斷創新是所有民企的共同點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像紅豆一樣從鄉鎮企業逐步發展成行業帶頭的民營企業的例子很多很多。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創新,不斷創新。80年代,紅豆因為產品技術的創新,用專利產品敲開了市場的大門;90年代,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促使紅豆形成“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局面;2000年以后,紅豆進行了制度創新,打造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保障了紅豆持續健康發展。
紅豆的故事,正是這個時代大背景下,大部分鄉鎮企業轉型蝶變的一個縮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