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s阿里、京東,Gucci底氣從何而來
前段時間,Gucci(古馳)CEO馬可·比扎里表示:由于假貨泛濫,Gucci在中國市場不愿與阿里巴巴和京東運營的中國電商平臺合作。這場“炮轟事件”鬧了一場不小的風波,處于被動一方的阿里、京東難道就甘愿悶聲吃虧?
對此,蔣科(京東商城時尚事業部戰略規劃副總裁)在10天之后的媒體采訪中回應:京東跟開云集團已經有深度合作,Gucci目前只是還不太了解京東,京東也會慢慢跟Gucci的品牌方進行溝通。與此同時,阿里宣布與卡地亞、江詩丹頓、伯爵等硬奢品牌母公司歷峰集團旗下奢侈品電商Yoox Net-A-Porter(簡稱YNAP)成立合資公司。要知道,在全球奢飾品集團排名中,歷峰集團以第二名的實力,排在開云集團前一個身位。此時此刻,阿里放出此番利好消息,某種角度上,也算是側面“秀肌肉”,回擊了Gucci CEO的炮轟吧。
在中國,竟然有一個品牌敢同時把兩個最大的電商平臺給得罪了,Gucci哪來的勇氣?以及,奢侈品類目,對于阿里、京東而言,又有何重要戰略價值?
Diss阿里、京東,Gucci底氣從何而來
首先,先明確一下Gucci在奢侈品品牌中的江湖地位。在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的奢侈品排行榜中,Gucci作為時尚大牌的代表名列前茅,而成就這樣的品牌地位還來自于品牌的綜合實力。
1.抓住千禧一代
其實Gucci能在眾多奢侈品中脫穎而出,開始于2015年Marco Bizzarri作為CEO走馬上任,改組管理團隊,任Alessandro Michele為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在產品,營銷推廣、品牌建設方面大膽創新,從辦展覽到跨界合作,給消費者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驚喜。另外,Marco Bizzarri與市場營銷主管Jacopo Venturini還構建起的專業營銷團隊,專注于從數字化視角提供產品的營銷,其中還設立了“千禧一代”顧問團,以高頻率的數字創業項目抓住年輕的消費者。
提高產品辨識度的品牌風格戰略,使得Gucci不再是以Logo打天下的老品牌,年輕化的品牌定位;時尚走秀、高級派對、頒獎典禮、深入人心的廣告引得各大時尚媒體的爭相報道,成就了Gucci具有強大市場影響力的“品味營銷”。
2.中國的業務布局
在線下業務中,Gucci和其它的奢侈品品牌一樣深耕于線下門店銷售,注重奢侈品的體驗與服務,截至目前,從Gucci中國官網的數據了解到在中國現有的線下直營門店有65家之多。去年在Gucci在關閉在廣州的首家門店時,有消息稱至2020年,Gucci擬關閉國內門店15家,對此很多消費者表示擔憂。但重新評估自己的門店分布,整合自己的門店數量,是很多奢侈品品牌的布局策略,減少了門店數量,但擴大了單店面積,注重顧客的體驗與服務,以保障在新零售的環境下,奢侈品格調依舊奢侈。
線上業務中,Gucci在去年7月在中國上線了自己的線上銷售平臺,今年5月也與全球潮流時尚電商OFashion迷橙達成合作,首次在中國打通第三方電商平臺與Gucci官網后臺。線上業務與線下業務的結合表明了Gucci并不缺少銷售渠道。
3.暢銷才是硬實力
基于團隊協作與業務布局,據上半年對奢侈品行業的統計,Gucci的銷售以36%的漲幅居行業之首。除此之外,據開云集團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Gucci第三季度有機銷售額同比上漲35.1%至21億歐元,已連續第7個季度獲得超過35%的增幅,去年同期Gucci增幅為破紀錄的50%。開云集團在報告中指出,Gucci第三季度在所有地區的銷售表現延續了上升的積極趨勢,其中在包括中國的亞太地區增幅最為顯著高達42%,北美市場也錄得40.7%的增長,在西歐、日本和其它地區的銷售額增幅則分別為25%、33%以及27%。
再加上截止到去年,線上銷售渠道的占比才達到9%,線上渠道有限的貢獻量,使得線上占有率對于目前的奢侈品行業大盤來說,還處于一種“不痛不癢”的狀態。穩定的銷售業績與亞太地區的高增長量都為Gucci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免去了不少后顧之憂。這樣看來Gucci的囂張似乎也就有理有據了。
與阿里、京東的“舊怨”
Gucci炮轟阿里京東,這樣的針鋒相對,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4年,開云集團旗下一眾奢侈品Gucci、Yves Saint Laurent、Bottega Veneta在美國向阿里巴巴及其平臺14個商家提起訴訟,稱阿里巴巴故意包庇售假商家在全球各地出售非法商品。不過在兩周后,Gucci等品牌便快速撤銷了對阿里巴巴的控訴,并且與阿里巴巴發布聯合聲明稱:各方已經同意精誠合作以進一步減少對開云旗下品牌的仿造活動。
可還不到一年的時間,Gucci等品牌再次對阿里巴巴提起訴訟,稱阿里旗下的電商平臺為制假者提供售假平臺,并為他們提供在線營銷、信用卡操作、金融和貨運服務。這次的訴訟結果依舊無果而終,法院就Gucci及開云集團旗下一眾奢侈品牌對阿里巴巴的售假訴訟一案做出了Gucci等品牌敗訴的判決,原因是Gucci美國公司提供的證據不足,無法判定阿里巴巴及相關涉嫌售假中國商家存在欺詐行為。
去年8月,法制晚報的一篇《京東自營Gucci到手成“Gucc”,客服堅稱是正品卻默默下架》文章進入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事人馮先生從京東商城Gucci直營店花1859.67元購買了一款Gucci眼鏡。三天后收到貨拆開一看,眼鏡左腿Gucci的英文縮寫只有四個字母(gucc)少個“i”。
馮先生微博舉報后,京東方面就聯系了他,至于為什么眼鏡上gucci的英文縮寫會少一個i,客服沒有做解釋,只是強調“京東承諾所售商品為正品”,還一直勸馮先生將眼鏡退回,會給一個滿意的處理結果。舉報后不久,再打開這款眼鏡在京東商城的頁面,顯示該商品已經下架了。針對假貨問題,阿里、京東也不是沒有對策,這幾年阿里、京東一直在凈化平臺,阿里的“滿天星”計劃;京東的“安心購”體系,都在打擊假貨的問題上做著努力,客觀的來說,假貨問題依然存在,但假貨問題也不是僅僅靠渠道商一方之力就能解決的。
阿里、京東,火拼奢侈品
本以為這次的炮轟事件,處于被動位置的阿里、京東只能“啞巴吃黃連”了,現在看來局面似乎有了轉機。YNAP旗下囊括了近1000個奢侈品品牌、設計師品牌和美妝品牌。除了Net-A-Porter和Mr Porter,其旗下還有Yoox和THE OUTNET等奢侈品電商。YNAP在今年5月發布的第一季度業績報告中顯示,其銷售額同比增長0.5%至5.18億歐元。
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來,阿里與YNAP成立合資公司,意味著阿里展開了更深一步的奢侈品行業布局,豐富的品牌線、銷售渠道和出色的業績都表明了YNAP在奢侈品電商界的地位。至此,阿里與京東的奢侈品業務也形成了對立的局面,阿里和YNAP成立的的合資公司與京東斥資3.97億美元入股的時尚購物平臺Farfetch;阿里的奢侈品虛擬頻道Luxury Pavilion與京東的奢侈品平臺TOPLIFE。
阿里為了適應奢侈品的高端品位,Luxury Pavilion并不是每一位天貓用戶都能看得到,只有被天貓平臺挑中的88超級會員和奢侈品消費者,才能看到這個頻道的入口,并進行消費。京東配合頻道建設,京東投資興建了奢侈品倉;開通了航空運輸專線和京尊達白手套服務;聯手唯品會、美麗聯合集團;成立時尚科技研究院。通過這些手段來爭奪奢侈品品牌入駐。
其實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都在積極的做著有關奢侈品行業布局,以打破品牌選擇渠道的被動局面。除了瓜分誘人的奢侈品蛋糕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入奢侈品頻道給自己的電商平臺融入高端元素,以更多元化的視角來吸引消費者,布局者的計劃和盤算永遠比我們看到的現象本身要更深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