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中美貿易戰實質 并為重構未來中國競爭力支招
中美貿易戰的實質是什么?中國應如何應對?如何重構未來中國的競爭力?昨日,在北京舉行的2019(第2屆)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年度金融論壇上,與會專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研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原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中美貿易戰的實質是美國要維護其全球霸權、全球領導力。目前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國博弈,中國要保持平常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浪費大變局帶來的歷史機遇。
本屆論壇主題是“新格局·新經濟·新金融”,旨在為產業和資本、理論和實踐、政府和市場等相關主體搭建跨界交流、對接合作的優質平臺。新格局是指新時代;新經濟是指創新性知識占主導、創意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的智慧經濟形態;新金融是指金融要素市場化、金融主體的多元化、金融產品的快速迭代。
新格局、新經濟、新金融環境下,中美關系如何?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怎樣影響?張燕生回應,當今世界普遍存在焦慮情緒,是因世界缺動力,缺治理,缺平衡,缺合作。缺動力是因缺乏科技創新與合作。目前,世界技術保護主義抬頭阻礙科技創新與合作。
對于中美貿易戰的實質,有人認為是發展道路之爭,而張燕生認為是美國要維護其全球霸權、全球領導力。
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對此,張燕生表示,關稅戰要建美國優先的全球產業鏈,科技戰要形成一個世界,兩個體系。但中國不想打,也不怕打,因為中國有足夠韌性、巨大潛力和回旋空間,足能抵擋任何大國挑戰。
張燕生分析,2035年前,中美是非理性對抗,以后才真正進入戰略性合作和對話階段。
“與高手博弈,永遠都是進步。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要在過程中做強自己。”張燕生認為,目前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國博弈,中國要保持平常心,尊重常識、規律和邏輯,保持歷史耐心、戰略定力和底線思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浪費大變局帶來的歷史機遇。
在外部打壓下,中國如何推動技術創新,重構未來競爭力?張燕生給出的建議是,創建支撐環境和條件,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做好顛覆性創新、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市場取向技術創新,關鍵要發展一流創新環境,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一流大學,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和營商環境。
對于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球認為,世界一流大學要有包容性,要有探索和創新精神,要成為人類社會創新、變革的主要力量,一流大學要重視思想價值。
吳曉球還針對金融創新談了他的看法。他認為,中國金融目前處于多樣化變革時代,這源于科技重構的力量、市場脫媒力量和開放的艱難選擇等三種力量推動。
“科技對中國金融的重構力量巨大,在相當多的領域產生了顛覆性結果,即改變金融業態,改變了金融的認知,甚至改變了金融背后的理論架構。”
吳曉球說,傳統金融到現代金融的轉型,最基礎的力量來自市場脫媒。傳統金融核心是融資,投資功能微弱。它主要通過金融中介、金融機構完成融資活動。由于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市場脫媒,通過市場繞開金融中介去完成金融的活動趨勢正明顯加快。
金融的脫媒是現代金融的基本趨勢和基本力量。未來,無論是融資還是投資都會走向市場,市場提供了金融體系足夠的透明度,提供了信息的對稱并創造了一種定價的能力。
對于金融開放,開放什么,是開放金融市場還是金融體系(也就是資本的自由流動)?吳曉球解釋,一個國家在選擇資本的自由流動和獨立的貨幣政策以及匯率的穩定之間是不可能同時達到的,必須在其中作出一個選擇,這是艱難的選擇。中國是一個大國,獨立的貨幣政策是基本前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