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中國棉紡織行業景氣報告
2019年8月中國棉紡織景氣指數45.91,與7月相比下降0.34。8月初,中美貿易關系進一步惡化,市場悲觀情緒再度升起。棉花、化纖價格紛紛下跌,儲備棉成交率也較7月大幅下降。8月底,隨著“金九銀十”即將到來,下游訂單陸續好轉,企業逐漸增加原料庫存,加大生產,為后續訂單做好充足準備。但由于前期產品庫存較高,因此紗布價格仍然缺乏上漲支撐,維持下跌,市場旺季跡象不明顯。中美經貿磋商在經歷了若干次的起伏后,近期,中美雙方已同意10月初在華盛頓舉行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加上雙方都釋放出了一些利好的信號,市場信心有所回暖,預計9月中國棉紡織景氣指數略有上升。
原料采購價格指數
8月原料采購價格指數46.96,與7月相比下降0.35。8月初,特朗普宣稱擬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引起市場波動,隨即,中方做出回應,對8月3日后新成交的美國農產品采購暫不排除進口加征關稅,受此影響,國內外棉花期貨、現貨價格均大幅下跌,雖然隨后美加征關稅推遲,棉花價格有所上漲,但月均價較7月大幅下降。數據方面,CotlookA指數平均值70.78美分/磅,環比下降4.76美分/磅;國內3128B級棉花現貨均價為13043元/噸,環比下降888元/噸。化纖短纖方面,粘膠短纖受市場清淡影響,價格持續下跌,滌綸短纖在原料PTA的影響下波動較為頻繁,但整體處于下行態勢。8月,主流粘膠纖維均價為11288元/噸,環比下降565元/噸;1.4D直紡滌短均價為7212元/噸,環比下降900元/噸。目前,CotlookA指數和滌綸短纖均價較8月稍有增加,但3128級棉花和主流粘膠短纖均價仍低于8月,因此,預計9月原料采購價格指數增加概率不大。
原料庫存指數
8月原料庫存指數47.22,與7月相比增加1.11。通過中棉行協調研了解,8月,棉花庫存量增加的企業約占42%,持平的約占33%;化纖短纖庫存量增加的企業約占47%,持平的約占36%。8月,紡織企業新增訂單數量不多,儲備棉成交率受中美貿易關系加劇影響有所下降。隨著中下旬原料價格小幅回升,加上部分“雙十一”訂單逐步啟動,企業加大原料采購量,增加原料庫存。由于臨近新棉上市,市場棉花供應充足,且新棉收購價格低于去年,因此,企業棉花庫存量增加不高,中棉行協跟蹤企業數據顯示,8月企業原棉庫存環比增加0.72%。9月,部分地區市場有所回暖,企業開工率增加,原料消耗速度加大,預計9月原料庫存指數可能上升。
生產指數
8月生產指數45.88,與7月相比增加0.72。調研了解到,8月產量較7月增加的企業約占49%,持平的企業約占40%,產量減少的企業僅占11%。大中型企業已基本保持正常開工,滿負荷生產,小型企業由于客戶資源較少,訂單略顯不足,開工情況相對欠佳。從品種來看,市場對于常規紗線的需求稍好于高支精梳產品,因此,生產常規純棉產品的企業開工情況相對較好。跟蹤企業數據顯示,8月紗產量環比增加1.34%,布產量環比增加1.80%。9月,雖然旺季現象與以往相比不明顯,但與前幾個月相比企業訂單略有增加,開工情況已大有改善,預計9月生產指數上升可能性較大。
產品銷售指數
8月產品銷售指數44.36,與7月相比下降0.63。8月上旬,受宏觀利空消息刺激,棉花、棉紗期貨價格大幅下挫,下游訂單乏力,常規品種價格競爭壓力較大,紡企信心不足,低價出貨已成常態。下旬,棉紗市場整體走貨有所好轉,尤其氣流紡紗線走貨較為順暢。織廠銷售壓力依然較大,訂單較少,降價聲不斷,只有少數企業訂單充足,但后續訂單缺乏。價格方面,32支純棉普梳紗平均價格為20560元/噸,環比下降433元/噸,純棉坯布(32*32 130*70 2/1 47"斜紋)平均價格為5.17元/米,環比下降0.04元/米。進入九月,市場略有“升溫”,相比之前的蕭條,稍微有了氣色。但前期紡企庫存較高,產品價格競爭依然激烈。
產品庫存指數
8月產品庫存指數45.2,與7月相比下降0.31。8月,市場詢價報價增多,但實際成交訂單并沒有明顯好轉,部分工廠庫存數量持續增加,加上原料價格下行,產品價格不斷下跌,即使工廠有意降價清庫存,但下游訂單量也沒有較大幅度增加。尤其織廠,訂單以批量小訂單為主,且后續訂單不足,庫存壓力依然較大。調研了解,8月產品庫存增加的企業約占61%,持平的約占33%,下降的約占6%。其中織廠庫存增加高于紗廠,尤其純棉布庫存量增加最為明顯。跟蹤企業數據顯示,8月純棉布庫存環比增加2.12%。9月,中美貿易關系得到短暫緩和,市場稍有回暖,對于紡織企業來說,“金九銀十”將是今年出貨的重要機會,多數企業加大力度清庫存。
企業經營指數
8月企業經營指數45.68,與7月相比下降0.34。8月,受原料、產品價格大幅下跌,企業主營收入有所下降,虧損面進一步增加。調研了解,處于虧損的企業約占65%。與紡紗企業相比,一些織布企業效益狀況受影響較大,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沒有真正回暖,棉織物價格持續下降,企業流動資金少,壓力大。員工方面,部分企業通過增加假期等方式來穩定員工,維持生產,因此企業員工基本保持穩定。企業表示,目前在“雙十一”訂單的支撐下,市場小幅回暖,但后勁不足,約41%的企業對后市持樂觀態度,33%的企業認為市場變化可能性較小,26%的企業認為未來市場行情會繼續下降。
說明:中國棉紡織行業景氣指數采集自全國200多家棉紡企業,通過對多個主要指標加權計算得出,當指數高于50,表示棉紡行業景氣程度向好,低于50則表示景氣程度欠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