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求生的中小紡企:廣州十三行、杭州四季青、中大……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目前各行各業大多數依舊處于停滯階段,紡織服裝業也是如此。從紡織業來看,目前江浙地區已有少量企業從10號開始已經復工,但大多數企業處于謹慎考慮,仍然處于觀望階段。
我們都知道,紡織行業最終還是服務于服裝行業的,紡織人士還是很關心此刻服裝業的現狀。那么今天我們來看看,疫情之下,服裝行業的百態。
廣州十三行和四季青作為中國最大的一級服裝批發城,在疫情的影響下,目前也處于停業狀態之中。據悉,廣州十三行目前通知的開市時間從正月十七(2月10日)推遲到了正月二十八(2月21日),杭州四季青開市時間也延遲至3月1日。
十三行一檔口的老板坦言,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下,春季服裝壓倉賣不動,店鋪無法正常開業,損失五六十萬是正常的,而那些在廣州擁有兩三個檔口的老板,損失數目將要達到上百萬。
我們都知道,十三行和四季青的檔口可以說是寸土寸金,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沖擊了正常的經濟秩序。這時候本是春裝賣的火熱的時候,但是現在卻異常冷清。就算可以進行線上買賣,但是物流并未恢復正常,讓很多進貨和零售的人都比較謹慎。這個春節,給檔口老板的壓力,就來自庫存和租金。
虧得飆淚!廣州中大紡織城停擺,商戶每月損失100萬!
“這次疫情影響很大,我家在中大檔口,一年租金就有20萬,現在中大紡織城還沒有開市的通知,無限延期,每一天都很焦慮。”
2月10日,是廣州很多企業復工上班的日子,但是這里面并不包括小陳。
小陳在中大紡織城五鳳一區有一個檔口,年前一個月做100萬來的生意很輕松平常。如今一直不開工,2月份損失能有100來萬,今年一季度算是泡湯了。
“現在就算是手里有訂單也沒有用,沒有工人來,大家都做不了。”
你們還能堅持多久?
“如果疫情6月份褪去的話,我手里的現金流能堅持到,就是損失很大。”
位于海珠區的中大紡織是廣州湖北籍務工者最多的區域之一,超過5萬多名來自湖北的制衣工,檔口老板集中在這片城中村,所以這里也就成為了廣州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
早在2月5日,中大國際創新谷管理服務中心就發出了關于中大紡織商圈不限期延遲開市的通知。
2月11日是石獅市三大印染集控區企業開工的時間。
當日上午9時許,祥芝鎮下村干部及大堡村委會相關負責人,便前往轄區內的石獅市金得盛漂染織造有限公司,再次對該公司的疫情防控制度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該企業行政廠長周平波告訴記者,目前返廠的員工有50多名,按照復工安排規定和部署,他們已經逐個對員工進行體溫測量、返廠線路報備、個人詳細信息登記等。同時,一方面提高清潔頻率,每日重點對廠區、電梯間、開關等進行消毒消殺,并設有專用垃圾桶回收廢棄口罩。另外一方面也鼓勵員工打包就餐,避免大規模聚集。
石獅市金得盛漂染織造有限公司行政廠長周平波:第一個員工來了先登記報名,報名之后我們先給他量體溫,體溫正常了才允許入廠,入廠以后到人事部進行第二遍登記,登記以后再把這個名單送到鎮政府去。第二個就是把員工先安頓下來,有的員工是在大堡村里邊租房子住的,協助員工給他們辦臨時的通行證。
周平波表示,生產方面就是去年還有一部分訂單沒有完成,等待員工來了以后就先把去年沒有完成的訂單先做一部分 ,目前公司恢復生產的各項準備工作都在有序進行中,但眼下疫情防控工作仍不可松懈,為此他們也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適時調整生產經營計劃。
據悉:大堡印染集控區共有企業30多家,根據要求企業在錯峰開工期應滿足開工條件,比如員工健康情況監測正常,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因疫情導致生產訂單超期或臨近違約期等,方可向所在鎮(街道)申請報備。
2月10日,正式復工前,佛山市致興紡織服裝有限公司已經將所有員工進行排查和劃分,通知在疫情發生地的員工暫時不要返回。
佛山市致興紡織服裝有限公司的廠長歐陽曉介紹說:“我們的員工現在基本上是廠區、宿舍、食堂三點一線,一律不允許在宿舍、車間甚至是崗位上互竄的行為,并且提醒他們盡量用手機溝通工作,減少員工之間面對面的接觸。”
四川意龍在完成國家、省、市和地方政府對工廠復工要求的申報和審批后,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公司內部的防護和消毒工作。實施對返廠員工進行來源地登記,體溫監測記錄,紅外線消毒等,必要時進行隔離觀察,密切注意員工的健康情況,開展疫情的宣傳教育和推廣工作。為員工提供口罩和消毒用品,不定時對員工的工作區和生活區進行全面消毒,保障每一位員工擁有安全、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意龍的員工們及時調整自己,第一時間參與到工作中,積極復工投產,優先生產疫區所需醫護面料,滿足疫區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的面料供應,為抗疫盡一份綿薄之力。
據了解,意龍集團自主研發、生產的精品醫護系列產品,分別為醫護專用面料、手術室專用面料、病員服專用面料等,由于此產品的特性及應用領域,能為此次疫情奔赴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提供所需防護服的面料支撐。
2月11日,為貫徹落實《關于做好全市企業復工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紹市防控辦〔2020〕21號)精神,深入做好紹興市工業企業平穩復工和疫情防控工作,市經信局組織三個工作組,分赴各區、縣(市)調研指導工業企業復工防疫工作。市政府邵全卯副市長帶隊第一工作組調研嵊州市、新昌縣,市政府副秘書長施新民,市經信局副局長金毅陪同;市經信局、人社局有關處室負責人參加調研。
在嵊州,邵市長一行先后走訪了盛泰服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加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企業開復工情況和企業防疫工作,要求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把握好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的關系,在做好員工管控的基礎上,盡快復產達產。
2月12日,微信朋友圈、印染微信群流傳一份紹興市新發布出《關于進一步做好省外返工人員管理工作的通知》,積極部署復工復產。
對江蘇、浙江主要印染生產基地的調研數據顯示,部分規上企業又符合復工條件的已于2月10日開工,其他符合條件的規上企業預計在2月25日之前陸續恢復運行,規下企業開工時間或推遲至2月底或3月初。但是實際復產情況仍需根據員工到崗情況進行調整。
首批復工紡織企業不足1/3,中小企業夾縫中求生存
疫情防控階段的漸進式復工是需要政府與企業共同面對的挑戰
昨日,山東、無錫、江蘇、福建、河北、上海等地區紡織工廠陸續開工生產,主要涉及原料、紗線、面料、坯布、化纖等。
2月10日開工日來臨,疫情仍在持續,經過棉棉網工作人員調研:部分紡織企業昨日已經開始陸續復工,但是還有許多企業復工之路依然困難重重。
“不過,疫情原因,有一些廠區從年前到現在都沒停止生產,比如殺菌濕巾、洗手液,還有部分轉產防護服等產品。
同樣南通一家面料工廠向棉棉網反映:目前外地員工無法返崗。工廠所在地區也發布了通知,外地務工人員一律不準入內,并嚴格限制轄區內車輛和人員出入,同時,通過多方面溝通,一些外地員工的老家也遭封城、封路,無法順利返程。工廠在開工的時候會先組織本地區的工人復工,先開工慢慢的恢復產能。
除了人手不夠之外,防護物資不足的問題也直接限制了企業復工。在棉棉網微信群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尋找防護用品,尤其是口罩。紡織行業屬于傳統制造業不同于互聯網公司,銷售部門還可以正常接單,但是一線工人根本無法實現遠程辦公。紡織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在疫情持續期,空間密閉、人員密集、接觸頻繁的工廠生產線,防護難度尤其大。“很多企業家都擔心一旦出現疫情風險就是災難性的,企業無力承擔,可能就直接倒閉了。
除了前期防護準備之外,中小實體企業更大的復工難題,原因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一家工廠不可能是全產業鏈從原料到成本,大部分都是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不論是采購還是銷售地區都是全國各地,本地區可能已經開工,但是其他的地區則是在延長復工時間,上下游不對等,整個產業鏈根本運轉不起來。
“現階段,疫情防控仍然是第一任務。”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表示,國家政策需要在疫情防控和復工恢復經濟的兩者之間保持一個平衡,必須第一位保證安全,“總體上,疫后復工將是一個非常漸進的過程,第一批復工企業的比例很難超過1/3”。
工人進不來,企業怎么復工?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封城時圍觀的你有狂歡,回城復工的你就有多難。
湖北仙桃在防護服和醫用口罩生產領域具有優勢,口罩年產量約108億只(后改稱為各類口罩年產量108萬只)。公開資料顯示,仙桃是中國口罩的重要生產地之一,但多家工廠早已放假,目前處于停工狀態,只有少數工廠恢復生產。
雖然有工廠給工人開出870元/天的高薪,但是由于封城、疫情不斷發酵等因素,工人仍然難以就位復工。仙桃市一家生產口罩的小微企業相關負責人小馮,所在的工廠早在1月中旬就已放假,按照當地的民俗傳統,工廠一般是正月十五(2月8日)后才開工,可目前仍五開工跡象。
“上班還是要等工人,如果工人不來,我說上班也沒意義。如果說工人是遠一點地方的人,現在回去了,路也封了,也回不來。”小馮說。據報道,湖北省包括武漢和仙桃在內的多個地區已實行封城措施。
“工廠很多工人老家在農村,因封村而無法返程的人很多。很多外地車輛直接不能下高速,直接被勸返。
一邊是不準出,一邊是不準進。
隨著節后復工期臨近,自2月5日起,浙江、江蘇、廣東等多地陸續發布通告,要求對非本地牌照非本地戶籍的車輛人員勸返,尤其對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廣東等疫情重點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一律勸返。
2月7日,無錫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外來人員流動管控的通告”。這則通告還警告,上述人員擅自來錫的,一律勸返;不聽勸返的一律按照《關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通告》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這則通告的合法性暫且不說,如此勸返也只是不想被無形的外來病毒侵犯。
現在很多復工的紡織企業,都需要簽疫情防控承諾書,保證風險和責任自擔。 “說實話,企業不敢擔責,也擔不起這個責”。
嚴控企業復工后的疫情風險,是政府與企業的共識,但企業將防控措施落地的難度仍然很大。目前,已有多地發布通告,要求復工企業準備充足口罩、消毒水、防護服等防護物資,簽署疫情防控承諾書,經審核通過后方可復工。
2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表示,目前除了湖北以外的地區正在逐步復工復產,企業要配備消毒液、體溫槍等物資,為職工配發口罩等防護用品,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未休假的工資報酬應該按照有關的政策保障落實。
而企業面臨的難題是,正值防護物資緊缺,去哪兒籌備?“消耗最大的口罩,現在是給錢也買不到。”大多數工廠平時沒有儲備,現在也沒有批量購買渠道,“沒有防護物資,就不能開工,也不敢開工”。
中小企業夾縫生存
疫情持續,復工困難,現金流壓力下,已有一批中小企業開始逼近生存紅線。
加工制造業的小微企業同樣面臨生存危機。即使只經營一家中小型日化工廠,鄭龍也要面臨每個月30多萬元房租,60萬元工資的固定開銷。由于不具備醫護物資生產資質,他的工廠并不在第一批復工企業之列,他不得不將復工日期一再推遲,已經推到了3月1日。
“零營收,一個月還有近百萬元的成本支出。現在完全靠前幾年經營攢下的老本在倒貼,“再這么下去,撐不過兩個月”。
房租和人力是成本的兩大頭。現在園區有幾百家中小企業,由于廠房屬于民營,他們不僅沒有享受到國企廠房租金減免的優惠,還要負擔每年房租5%的漲幅。“中小企業很難實際得到租金減免政策的優惠。很多園區已有多家企業主表達了減免租金的訴求,也沒得到回應”。
相比之下,中小企業老板把減負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人力成本的減輕上。自2月7日起,人社部發布12條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地方很快跟進,在多個條款中均表達了對企業當前困難的深切理解,支持困難企業與員工協商工資待遇,也考慮到了企業“不得不裁員”“員工堅持不返崗”等特殊情況的處置。
疫情期間有的地方出臺了“延遲復工期安排在家工作的需要支付雙倍工資”“員工在家看孩子工資由企業承擔”的政策,令企業壓力倍增,“希望政府能真正看到企業的難處,提供真真切切的幫助”。
根據多地發布的復工指導文件,第一批復工企業大多為疫情防控必需物資生產的相關企業,之后會逐步推進其他工業企業、服務業企業、建設工程企業的復工。
疫情防控階段的漸進式復工,是需要政府與企業共同面對的挑戰。“3月1日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顏色預測,若2月底尚未復工,大批中小企業會逼近生存紅線。按照市場規律,當第二產業基本復工半個月至一個月之后,市場逐步穩定,需求開始反彈,第三產業才能逐步恢復正常秩序。“餐飲、娛樂、服務類等第三產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第三產業直接受到市場情緒影響,被迫停業時間長,生存壓力大,生存形勢更加嚴峻。”
但在疫情迎來真正的拐點之前,防控疫情仍然是首要任務。“防控疫情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顏色表示,待疫情局面穩定,國家自然會為廣大中小企業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包括稅收、信貸、低息免息等,“政策會逐步出臺和落地,但在防控疫情的攻堅階段,仍然需要企業自身抗住壓力,活下去”。
來源:TEXHR紡織人才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