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限產限電政七大焦點問題解讀
本月初以來,國家限產限電政策已經落實到了全國各省,面對目前嚴峻的國內能耗雙控形勢,被國家發改委“點名”的各省如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均推出限電措施。
發展到現在,“限電潮”已擴充至全國20省市區,東北三省甚至開始限制民用電。
東北多地發布限電通知,稱若電力緊張情況沒有緩解,限電工作可能會持續。
針對當前供電形勢,國家電網公司近日發布公開消息稱,將綜合施策、多措并舉,保障基本民生用電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情況。
為何近期會出現供電短缺?停電為何無法提前通知?煤炭緊缺情況下今冬供暖是否能保證?此次就拉閘限電事件聚焦7大問題。
1、此輪供電短缺是否與能耗“雙控”有關?
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能耗“雙控”,即既控制能源消耗強度(也稱單位GDP能耗,能源在創造經濟產值時的利用效率),也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這一提法把各地節能指標納入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等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倒逼轉變發展理念。
近期,部分省份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能耗雙控”下的考核壓力被認為是供電短缺的背后原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韓雪表示,能耗“雙控”對各地的壓力是有的,去年年底個別地方也出現過通過限電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情況。
對此問題,廣東省能源局副局長劉文勝近日回應,本輪錯峰用電主要是高溫“加持”電量負荷雙增長、省內機組發電能力有限等因素造成,并不是因為能耗雙控工作。
對能耗雙控工作,廣東省避免“一刀切”做法,對未批先建等“兩高”項目依法依規采取停工、停產整改等措施;出現電力供應緊張時,優先保障居民生活、服務業等用電,重點限制“兩高”企業用電。
2、近期為何會供電短缺?
火電常年都是供電主力,占全國發電總量的七成以上。吉林省官方消息稱,“近期電煤短缺、供電緊張。”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煤炭經濟運行情況通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煤炭消費量約21億噸,同比增長10.7%。
同期,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19.5億噸,僅同比增長6.4%。此外,全國主要港口合計存煤6298萬噸,同比下降8.3%。
由于中國疫情恢復情況好于全球平均水平,使得中國的工業生產需求旺盛,強勢擴大了用電需求和煤炭消費需求。煤炭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
從煤炭的絕對價格來看,當前我國煤價已處于2008年以來的高位。上一周,電煤采購價格已經達到1086元/噸(熱值為5500大卡),同比上漲近一倍,較年初上漲56.26%。
除此之外,水電是火電之外的第二大供電來源。今年水電發電量不積極也是供電短缺的重要原因。
3、為什么會對居民拉閘限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2020年度,國內居民用電占全社會用電總量的14.6%。
居民用電在中國電力保障的優先序中位序很高,限制居民用電也是為了防止電力缺口的出現導致電網損傷進而影響更大范圍的用電,這種情況僅在工商業限電仍無法彌補用電缺口的情況下才會考慮。
東北當前究竟面臨多大的供電缺口?新京報表示,遼寧、黑龍江兩省均從9月10日起就出現電力緊張情況,分別啟動多輪Ⅲ級(負荷缺口5%-10%)和Ⅳ級(負荷缺口5%及以下)有序用電措施。
從9月23日開始,電力緊張情況加劇,兩省分別啟動Ⅱ級(負荷缺口10%-20%)有序用電措施。
4、不拉閘會損傷電網設備嗎?
遼寧省召開的電力保障工作會議指出,7月份以來,由于發電能力大幅下降,遼寧省電力短缺。前幾日電力供應缺口進一步增加至嚴重級別,“東北電網調度部門依照有關預案,直接下達指令執行‘電網事故拉閘限電’”。
韓雪表示,目前世界上還沒有成熟度較高、成本較低的大容量、長周期儲能的形式。因此如果電力供應存在較大缺口,為防止波及更大范圍的用電和發電,限電是最后的手段。
并且表示,如果不限電,輕則損害在網的設備,重則可能造成電網的解裂。
對此,國家電網公司表示,將全力維護供用電秩序穩定,保障基本民生用電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情況。
5、供電公司為何無法提前通知、有序斷電?
供電公司給出的答復是,由于電力供需緊張,情況緊急,可能出現無法提前通知到用戶的情況。
韓雪對此稱,根據相關法律和行業操作規程,有序用電或常態化供電短缺的情況下限電是需要提前通知的。
但在無法提前預測或更緊急的情況下,為避免更大的故障,需要緊急切斷負荷,且事故越緊急,通知的窗口期會越短。
并且,限電通常會出現在用電的高峰時刻,如上午10點或晚7點到9點。
遼寧省召開的電力保障工作會議要求,電網公司要延長有序用電負荷缺口預測時間和預警等級發布時間,擴大告知范圍,便于用戶提前安排用電計劃。
國家電網將嚴格執行政府制定的需求響應與有序用電方案,及時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全力維護供用電秩序穩定。
6、風電、天然氣等為何沒能頂上來?
在黑龍江的官方解釋,進入9月份,隨著經濟持續發展,電力需求屢創新高,加之供暖期前的設備檢修、火電機組發電能力受限、新能源發電減少等因素影響,造成電力供應緊張。
而且,國際市場的天然氣價格和煤炭價格上漲的趨勢相似,導致全球天然氣供需也十分緊張。中國天然氣需求約一半需要進口,在價格飛漲和供需緊張的情況下,天然氣也會和煤一樣供應緊張。
如前所述,作為火電之外的第二大供電來源,水電今年的發電量不積極,今年前5個月,水電僅占全國總供電量的11.6%。
“與水電類似,風電瞬時的發電量取決于當下的風速情況,且風電總體占全國和東北的發電比例很低,2020年風電發電量占東三省用電量的比重不足11%,目前對于整體電力供需影響不大。”
7、煤炭緊缺,今冬供暖能保證嗎?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表示,以現在這個形勢看,煤的價格恐怕很難快速降下來,緊張的局面應該還會持續。
對此,東北地區相關企業在北京集中簽署了煤炭中長期合同,涉及東北區域主要煤炭生產企業、保供煤礦和東北地區重點發電供熱企業。
此次簽約后,東北地區發電采暖用煤實現中長期合同全覆蓋,相當于用一份中長期合同為東北地區采暖季的民生用煤“打了包票”。
其實,國家發改委也開展了相關工作,加快釋放煤炭產能,包括組織保供煤礦產能核增、支持保供露天煤礦接續用地、補簽煤炭中長期合同等,全力保障今冬明春采暖季煤炭安全穩定供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