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允許“上網電價”上浮 能否緩解電力供應緊張?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曾在官網回應稱,將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還原電力商品屬性,一番表態引起市場熱議。關于電價如何進行調整,涉及到各方糾葛,各界對此態度都非常謹慎。
近期,一場席卷南北的限電風潮,讓電價調整的討論再度熱絡起來。飛漲的煤炭與穩定的電價形成了鮮明對比,如何將飛漲的成本進行疏導,以此來緩解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
限電風潮來襲
8月底以來,從華東到華南、再到西南地區,多個省區開啟拉閘限電,水泥、鋼材、有色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企業相繼減產、限產甚至是停產,也有不少其它行業同樣被波及。
最初,各界普遍將拉閘限電的原因歸結于節能降耗——三季度即將結束,國內多個省區因年度“能耗雙控”工作完成情況堪憂,而被國家發改委提出警示,有在三季度突擊完成指標的意味。
但很快,這股限電風潮從東南部的能源消耗大省,蔓延至電力供應充沛的東北地區,限電風潮更為復雜的原因逐漸被人們所關注到。
事實上,自年初開始,國內多地就出現電力供需偏緊的情況。上半年,由于極端天氣和經濟快速復蘇等因素,國內江蘇、浙江、安徽、廣東、云南等地都曾出現電力供應缺口,因而采取了需求響應和有序用電的措施。
今年入夏以來,經濟的持續回升與氣溫升高,都帶動電力需求持續攀登高峰,加之水電替代不及往年,作為供應主力的火電進一步承壓。而動力煤作為火電供應的重要燃料,年內卻因國內產能釋放緩慢、進口煤增量有限等因素,疊加年內大宗商品整體漲價的風潮,供需情況持續緊張,價格也一路走高。
截至9月30日下午收盤,國內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收報1393.6元/噸,盤中一度沖破1400元/噸大關,連續刷新歷史最高值。在去年4月,動力煤價格最低僅不足500元/噸。
值得注意的是,年內由于“能耗雙控”工作的開展,多地已經對水泥、建材、有色、冶煉等“兩高”行業進行了限產,推進能耗控制和環保工作。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電力供應緊張,核心影響因素之一就是煤炭供應緊張。下半年煤炭資源供應趨緊,煤電企業庫存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加之成本不斷走高,煤炭發電企業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
華東一家火力發電企業工作人員透露,煤炭仍是市場化機制交易供應,但電力卻并不是完全市場化的,目前許多電廠已經陷入虧損狀態,甚至是發一度電就要有部分的虧損。
為了保障電力供應,電廠只能硬著頭皮去發電,但整體意愿明顯受挫。因而對部分電力企業來說,局部的限電限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緩經營壓力,許多電廠已經按照原定計劃申請對部分機組進行停電檢修。
9月27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官網刊文指出,為確保冬季用煤安全,電力企業在大幅虧損的情況下,不計成本持續加大市場采購,庫存繼續緩慢上升。
多地電價浮動
電價的調整總是會引起各界的關注,因而相關動作也都較為謹慎。近期,為了緩解煤炭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多地都開始對電價機制進行小幅調整。
9月27日,湖南省發改委發布《湖南電力市場燃煤火電交易價格浮動機制試行方案》(下稱《湖南方案》),提出在確定電力市場交易基準價格的基礎上,引入燃煤火電企業購煤價格作為參數,按一定周期聯動調整交易價格上限,建立與煤炭價格聯動的燃煤火電市場交易價格上限浮動機制,合理體現發電、用電成本,降低市場風險。
《湖南方案》規定燃煤火電交易價格跟隨平均到廠煤價進行浮動,但交易價格浮動最高不超過國家規定;若交易價格上浮到最大值仍不能完全疏導火電燃料成本,超出部分的成本將通過延長交易價格上浮時間來進行疏導,該延長時間可以累加。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負責人就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問題回應稱,將按價格政策合理疏導發電成本,嚴格落實燃煤發電“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價格機制,讓更多電量進入市場交易,不得對市場價格在合理范圍內的正常浮動進行不正當干預,讓價格合理反映電力供需和成本變化。
從政策端來看,電價有序調整一直在逐漸推進。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就較為罕見地發聲稱,將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還原電力商品屬性。7月,國家發改委出臺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強調將科學劃分峰谷時段、合理確定峰谷電價價差,同時提出各地要在峰谷電價的基礎上推行尖峰電價機制、健全季節性電價機制,進一步倡導削峰填谷。
今年以來,包括廣西、云南、內蒙古等地都已經對電力交易價格進行了調整,適度放開電價上浮限制。9月30日,廣東省發改委也宣布,自10月1日開始拉大峰谷電價差,尖峰電價在峰谷分時電價的峰段電價基礎上上浮25%。
提電價能否緩解電力供應緊張?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能源經濟學家董秀成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煤炭價格帶來的成本上升需要向下游疏導,否則就會引發經濟運行和電力供應方面的問題。
“有關部門一直在謹慎推動電力市場改革,但居民電價涉及民生,因而較為敏感,所以工業用電和居民用電改革的方向是不同的。”董秀成表示。
廣東省峰谷分時電價政策與尖峰電價實施范圍均不包括居民用戶,湖南省發改委此前也表示,電價調整政策也不影響居民用電價格。
申萬宏源證券研報指出,國內電力行業的公用事業屬性突出,電力市場化交易進度滯后,電價機制難以體現電力商品屬性;在雙碳目標下,煤炭、煤電產能擴張均受限,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付出巨大額外成本解決波動難題,回歸商品屬性、開啟電價上漲,將是破解能耗雙控及限電難題的關鍵。
近期,國家發改委表態將采取多種措施,確保今冬明春能源穩定供應,確保居民用電安全;包括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電等也都相繼表態,將全力做好能源供應。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表示,煤炭、天然氣等基礎能源價格大幅上漲,而可再生能源還只是補充時,抑制電力價格上漲是沒有現實基礎的;目前能做的就是讓市場機制在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充分發揮作用,政府在應該托底保障的環節進行必要托底。
“能源轉型是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對中國這樣的用能大國來說。現在能做的就是讓可再生能源在增量電力需求中發揮更大作用,慢慢實現增量全部由清潔可再生能源來滿足,至于對存量的替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袁家海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