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其實就是江湖秘笈
鄭磊/文
年輕人喜歡學點管理理論和技能,希望做個管理人,這從人性角度看,是非常自然合理的。而正因為年輕,做好管理并不容易,因為其中蘊含著人生大道,需要一定的社會經歷和磨練,這是一個兩難,也是悖論。我做管理是在大學畢業后的第二年,制造業人多,所以在十年跨國企業工作期間,我管理的人數最高時近百人。后來修讀MBA,攻讀經濟學博士,也就慢慢疏離了管理一線,擔任企業家和高管的老師和顧問,開始對管理理論有了不同的看法。
我認為管理并不是一門科學,這是與人打交道的藝術,高層領導更強調領導力,更是建立在人文學科之上的能力,而基層管理人員所需的計劃、組織和執行,與其說是理論,不如看作實踐技能。管理學很多高大上的理論其實是無法使用的,反而一些經驗之談深足借鑒和學習。東方出版中心最近出了一本篇幅不大的小書《管對:為什么好人主管不一定是好主管》,我認為這本充滿了管理者應該了解的真知灼見,值得有興趣的讀者瀏覽。
基層經理人常見兩種類型,一種是事必躬親的“苦逼”,另一種是哼哼哈哈不置可否的“好人”,他們的管理績效都不高,都屬于領導力較差的管理者。這本書首先告訴你如何讓手下愿意去做你自己辦不到的事。盡管每個管理者內心中還是會承認自己不是無所不能的,但是只有真正面對這個問題,才會想方設法利用下屬的力量去突破自己的能力限制。這樣做首先要會識人,更準確地說,對于不同性格和抱負的下屬,要有不同的激勵和鞭策方法。看人下菜碟,看臉色、看形勢,把握時機讓下屬發揮到最大限度的經理人,才是精明的管理者。很多管理者以為職務就是權力,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可能在短期是有效的,也可能對于某些人有效,比如那些不得不忍氣吞聲的中年雇員,但是面對新一代動不動會以“領導不聽話”為由一走了之的“后浪”們,大抵馬上就敗下陣來。
管理者必須明白權威并不全部來自權力和職位,而是來自你的下屬的真心擁戴。他們的努力和成績值得你的大力贊揚和感謝。而你的成績也正是建立在下屬的齊心協力工作之上。明白了這個道理,我相信明智的管理者應該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了。作為管理者,動用權力來迫使下屬做事是最后迫不得已的舉措,盡管你是一名manager,但是并不應該經常去manage下屬,而是想辦法激發其自己自愿的工作動力,打造可讓員工自動自發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狀態。總之一句話,管理者固然應該精通業務,但更重要的是精通人性,充分了解自己的下屬。管理者最頭痛的惱人下屬如何管理,書中雖然給了一些例子和建議,但是這方面的能力顯然不是可以從書本上學到的。管理者的情商可能是一個硬指標,有些人確實無法勝任管理職位,如果被安排在管理崗位上,這應該是他的上級的失誤。這也是本書一直強調的主旨,應該了解每個下屬的特點,可惜的是,很多機構確實是以專業能力或資質作為提拔管理者的標準,而其中一些人又確實不擅長做時刻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辦公室政治是管理者不得不應對的另一個難題。一般來說,3個人以上的團隊一定會有人際矛盾。很多時候,影響工作的根本原因不是工作本身,管理者處于調沖樽俎的位置,既要保持超然,又不能任其發展,無動于衷。要考慮上下級之間和同事之間的微妙心理,這本書也給出了不少平時大家不太注意的管理細節和小技巧。
管理者也并不是一天到晚忙人事而不做“正經事”,關鍵在于分工和適當授權,這樣可以提升下屬和管理者自身。作為管理者,大家都有繼續進步的愿望,得到提拔的前提通常有兩個:能力達標,后繼有人。前者指的擔任更高管理職位的領導力和專業能力,后者指的是管理者是否具有培養下屬的能力。當你的下屬有足夠的能力做你的工作之時,你固然會感到壓力,這也同時是推動你上升的動力。
除了管理者應該怎么做,這本書也從下屬角度做了一些分析和提示。作為被管理者,可能讀者很希望自己的上級能做得更好,也可以看看作為下屬,自己做得如何。人在職場,隨時都有上級管著,而且很多人也有機會成為管理別人的人,管理其實就是江湖秘笈,并非堂皇的大道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