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丨《滑板女孩》:熱血造夢行動
文 / 洪曉文
輟學,上學,再次輟學,料理家務,等待出嫁。這是電影《滑板女孩》主人公芙琳娜在印度拉賈斯坦邦金普爾村的生活。生于斯長于斯,在這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里,芙琳娜與她的母親她的祖母,以及她的朋友們一樣,似乎從出生起便被規劃好了人生軌跡和生活日常,不會有驚喜也不會有變化,而“夢想”更是遙不可及。
直到有一天,來自倫敦、為找尋父親孩童時代生活印記而來到金普爾村的杰西卡,改變了這一切。這位印度裔的英國女孩和她的朋友艾瑞克,因一次偶然的機緣把五顏六色的炫酷滑板帶進了金普爾村孩童們的生活之中,就像往平靜的湖水投入一顆石子,掀起了村莊里孩童們心中關于興趣和夢想的漣漪,也讓芙琳娜看到了人生新的可能。
然而,芙琳娜的滑板夢阻礙重重。第一次將滑板帶回家后,父親就對她進行了嚴厲的呵斥,指責她不好好做家務卻妄圖參與“男孩子的運動”,而后更是不顧她的個人意愿要將其嫁給鄰村一位素未謀面的男子,還將婚期選在了芙琳娜心心念念的全國滑板錦標賽當天。不過這些困難并沒能絆住芙琳娜,反而給了她更大的決心。遭遇父親的反對,她便半夜偷偷起床去滑板場地訓練;在婚禮迎親隊伍的喧鬧聲中,芙琳娜扯下面紗和婚服,帶著滑板毅然決然地“逃”到了錦標賽現場,為自己贏得了獎項,也贏得了主導自己命運的機會。
電影中最令人動容的是芙琳娜追夢路上收獲的女性情誼,幾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在互相扶持與理解之中創造出了強大的力量。在芙琳娜看不到人生希望的時候,杰西卡為她帶去滑板和夢想,同時也帶給了她打破常規、主導自己人生的勇氣;在芙琳娜被父親禁足在家的時候,善解人意的母親悄悄鼓勵并支持她參與滑板學習和訓練,告訴她:“我很懦弱,但你和我不一樣”;在杰西卡為籌措建設滑板公園的資金四處奔波卻屢屢碰壁的時候,當地一位名聲顯赫的女商人同意提供土地和建設資金,只為讓這個村莊“做出一些改變”;滑板錦標賽上,剛剛結束比賽的一位女孩見到穿著拖鞋慌忙趕到現場的芙琳娜,主動將自己嶄新的滑板鞋脫下借給她……
或許是為了突出女性力量的主題,又或許是由于作品時長限制而創作者想表達的元素過于豐富,美中不足的是,影片對于其他角色的刻畫顯得有些倉促。例如,相比起對母親情緒與心理變化的豐富描繪,片中父親形象則顯得單薄且扁平。這位不斷阻撓芙琳娜練習和參加比賽、拼命逼迫其輟學結婚的父親,一直在為女兒的“離經叛道”惱火不已,最后一刻卻突然改變態度,為女兒比賽中的精彩表現而欣慰。在缺乏前期鋪墊和過渡的情況下,為了追求圓滿結局而生硬扭轉角色邏輯,不僅沒能讓人物形象豐富起來,反而削弱了故事的說服力。
有意思的是,為了拍攝此片,制作方用時45天在拉賈斯坦邦的這個小村莊里真真正正地建成了沙漠海豚滑板公園。這一個旨在鼓勵女孩逐夢的社區滑板公園,是拉賈斯坦邦首個滑板公園,也是印度最大的滑板公園之一,每天有數百個當地兒童在此練習滑滑板。
電影里杰西卡帶領朋友們建造滑板場地的瘋狂行動,與影片之外創作者們在沙漠之上打造的宛若綠洲的滑板公園彼此呼應,戲劇與現實互為注解。電影里的角色走進現實,而拍攝地附近的居民、曾經圍觀拍攝現場的觀眾也登上了滑板公園這個“舞臺”。影片末尾的一段關于滑板公園的介紹,則讓我們相信影片中的故事還會在鏡頭之外延續。
當然,這部電影還是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未解的問題:這些滑板女孩們后來的命運如何?幾位熱血造夢者打造的滑板公園究竟只是曇花一現的烏托邦,還是能夠可持續運作的社區新基建?這樣的變化能否真正為孩子們帶來人生的新機遇?或許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如果可能的話,筆者很期待制作團隊中的有心之士能長期觀察追蹤這個滑板公園的現實故事,說不定十年或二十年后,我們會在銀幕上看到一部《滑板女孩》的同名紀錄片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