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帶量采購品種圈定 價格最高降幅或超90%
人工關節帶量采購具體品種正式圈定。
8月23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文件(GH-HD2021-1)》,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成采購聯盟,委派代表組成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代表各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及自愿參加的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等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由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承擔日常工作并具體實施。
本次人工關節集采產品涉及初次置換人工全髖關節(以下簡稱“髖關節”)、初次置換人工全膝關節(以下簡稱“膝關節”)等多個骨科關鍵耗材。膝關節作為一個產品系統類別開展集中帶量采購。本次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周期為2年,以聯盟各地區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起計算。
“集采必定會打壓骨科耗材銷售中的帶金銷售,長遠來看有利行業發展,但不同患者的需求有所不同,也有患者可能會愿意繼續高價購買進口產品,未來醫療細分分級也許在骨科會加速。”華南某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價格降幅預期最大或超90%
采購文件明確,在采購周期內,每年簽訂采購協議。續簽采購協議時,原則上不少于該中選企業上年協議采購量,由醫療機構參考上年度臨床實際使用情況、企業供應情況等因素,在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內填報。
采購周期內醫療機構完成當年協議采購量,超出協議采購量的部分,中選企業仍需按中選價格進行供應,直至采購周期屆滿。
采購周期內,醫療機構在優先使用本次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產品系統的基礎上,可按所在省份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管理有關規定,適量采購其他價格適宜的人工關節產品。
醫療機構在使用本次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產品系統時,按實際需要決定是否使用髖臼螺釘或髕骨假體,如需使用,則按中選產品系統內該部件的申報價格采購,髖臼螺釘和髕骨假體不納入“帶量”范圍。
集采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以價換量”,那么人工關節產品最終的價格降幅會有多大?
2020年11月,山東淄博七市聯盟完成帶量采購。其中,骨科創傷類產品平均降幅67.3%,單個產品最大降幅達94%。在談判現場,一位企業代表最開始報價17200元,為了七市聯盟的市場,最終報價2643元。
今年4月24日,蘇州、鹽城、宿遷、徐州、南通、淮安等六市組成聯盟,在蘇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展醫用耗材帶量續約擴圍談判。當天,六市211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與29家生產企業對人工合成骨等三類醫用耗材展開了激烈談判。經過4個小時多輪的報價和談判,人工合成骨、帶線錨釘、腔鏡下單發不可吸收夾三類產品平均降幅分別為67%、52%、72%,最高降幅分別為73%、77%、92%。
基于此,也有多位業內人士預測,此次人工關節國家集采的價格降幅或在90%以上。
日前,國家醫保局在發布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8374號建議的答復》中明確指出,將持續推進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局會同衛生健康委、藥監局等部門有序推進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堅持招采合一、量價掛鉤的基本原則。
重點將部分臨床用量較大、采購金額較高的耗材納入范圍進行招采,改革已取得積極進展。集中帶量采購堅持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平臺操作的工作機制,著眼于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價格形成機制,政府僅負責采購的組織和政策制定,并非“政府集采”。
此外,國家醫保局還指出,在總結藥品集采成功經驗基礎上,充分吸收地方好的做法,結合高值醫用耗材特點,開展了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產品價格從1.3萬元下降到700元左右,大幅擠出中間環節水分,顯著減輕患者負擔。全國患者已于2021年1月用上降價后的產品。目前,采購進度符合預期,中選支架供應平穩。如今,已啟動人工關節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正在積極籌備前期準備工作。
國產與進口價格分級嚴重
廣州某三甲醫院骨科醫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國產最便宜的人工關節費用約1萬-2萬元,根據材料和設計不同,也有3萬-8萬元的人工關節,具體使用哪個價位的,要根據患者年齡、經濟條件以及對功能的要求進行選擇,進口必然更貴,但也不乏愿意為更好效果掏腰包的患者。假體的貴與便宜,則主要在于摩擦界面的材料不同,以髖關節假體為例,髖關節摩擦界面有陶瓷的、金屬的。陶瓷耐磨性能高,理論上比金屬要用得更久,因此相較之價格更高。”
目前,A股醫療板塊整體市值超過7.5萬億元,其中涉及人工關節領域的相關A股公司包括大博醫療、三友醫療等。此外,中航高科的子公司京航生物主營產品以人工關節為主,不過營收規模非常小。港股相關上市公司包括愛康醫療、春立醫療、威高股份、微創醫療。
目前國產人工關節價格從幾千元到萬余元不等,其中陶瓷髖關節(尤其是粉陶)價格較高。
東莞證券此前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人工關節集采將對相關公司造成較大影響。參考第一次醫用耗材集采,心臟支架價格從1.3萬元直降至700元左右,降幅超過90%。預計第二次醫用耗材集采中人工關節的價格也將出現較大降幅。目前我國各關節的原材料差距不大,在生產工藝、產品質量、成本控費等方面有優勢的企業將擁有更強的話語權。但考慮到集采將會對產品價格有較大影響,銷量增加不一定能彌補降價所造成的利潤損失,優秀關節企業也將需要多維度尋求出路。
中泰證券則表示,此次人工關節集采方案相比于冠脈支架國采來說規則上趨于緩和,價格不再是唯一考慮因素,且從分組入圍規則上也利好產品線豐富的頭部企業,建議關注國產頭部企業。
首創證券也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帶來市場規模增長,集采后的產品滲透率持續提升,疊加國產品牌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國產關節龍頭有望快速成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