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量采購品類加速擴圍 倒逼藥企發展“雙高”產品
聚焦集采升級
自2018年以來,國家集中帶量采購已舉行了五批六輪。隨著機制不斷成熟,集采也步入常態化制度化階段,從化藥到冠脈支架、人工關節等高值醫用耗材,再到胰島素,集采頻次在增加,品類也在不斷擴充。未來還會納入中成藥、生物類似藥、體外診斷試劑等更多品類。毫無疑問,集采已成為解決“看病貴”問題的長效機制,這對企業是把雙刃劍,短期內可能會經歷陣痛,但從長遠看會推動企業走上創新升級高質量發展之路。
隨著今年初國辦發文明確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實施以來,集采加速向縱深化發展,集采品類也不斷擴圍,從化學仿制藥開始,到高值醫用耗材(冠脈支架、人工關節),以及即將被納入的生物類似藥、中成藥及中藥配方顆粒等。
目前,化藥已經完成了五批國家集采,第六批已經啟動。其中,今年6月公布中標結果的第五批集采是歷次規模最大的,涉及公立醫院采購金額550億元,61個品種中選。既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系統疾病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也有肺癌、胰腺癌等重大疾病用藥,患者的受益面和獲得感明顯增強。
在7月8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負責人王國棟指出,從五批集采來看,共涉及到218個品種,這218個品種按照集采前的價格計算,占到了公立醫療機構化學藥采購金額的30%。算上這次集采,按約定采購量計算,預計每年可節省藥品費用926億元。
通過國家集采大幅砍藥價,群眾負擔大為減輕,藥品流通環節中的灰色空間被擠壓,企業研發投入增強,公立醫療機構也被逼改革、進一步合理用藥。
不過集采也導致部分企業仿制藥利潤大幅下滑。如近日市場熱議的恒瑞醫藥,自2018年集采以來,恒瑞進入國家集采的仿制藥共有28個品種,中選了18個品種,中選價平均降幅72.6%。這也導致其利潤進一步下降,恒瑞醫藥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盈利約26.68億元,同比增加0.21%,幾乎接近零增長。
此外,除了上述多個品類已經或即將納入國家集采外,當前需求量巨大的體外診斷試劑(IVD)也開始被納入地方集采。
8月19日,安徽省醫藥集中采購服務中心發布《安徽省公立醫療機構臨床檢驗試劑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公告》,采購范圍主要包括腫瘤相關抗原測定、感染性疾病實驗檢測、心肌疾病實驗診斷、激素測定以及降鈣素原(PCT)檢測等五類化學發光高值試劑產品。
上述消息披露后,8月20日,A股體外診斷相關概念股集體暴跌,其中,龍頭股邁瑞醫療放量大跌17%,單日市值蒸發近700億元。萬孚生物跌15%,新產業跌14%,安圖生物跌停,透景生命、浩歐博跌超10%。其他醫療股也受到波及,通策醫療跌停,愛美客、戴維醫療、維力醫療等跌超9%,藥明康德跌近6%。當天,整個醫療板塊市值蒸發近4000億元。
如何面對不斷深入的集采挑戰?恒瑞醫藥或許已經給出了參考答案,該公司自6月份開始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仿制藥銷售人員轉崗的轉崗,裁員的裁員。在節流的同時,持續加大創新藥研發,其首次在財報中詳細披露目前在研創新藥管線,全面聚焦創新與國際化,積極應對行業挑戰。
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即將開啟的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國家組織帶量采購,市場也給出了不同的反應。8月23日,據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的《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文件》顯示,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集采將于9月14日在天津開標。
受此影響,截至8月24日收盤,骨科高值耗材相關港股全線上漲,其中,愛康醫療(01789.HK)股價上漲7.64%、春立醫療(01858.HK)上漲2.25%、微創醫療(00853.HK)上漲6.53%、威高股份(01066.HK)上漲1.82%。其他板塊的相關上市公司也有一定上漲,例如,大博醫療(002901.SZ)股價上漲0.41%、三友醫療(688085.SH)上漲1.44%、中航高科(600862.SH)上漲3.34%。
首創證券發文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帶來市場規模增長,集采后的產品滲透率持續提升,國產關節龍頭有望快速成長。
對于骨科高值耗材納入集采,一位醫藥行業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高值耗材一般指安全性要求高、生產控制嚴格、限于某些??剖褂们覂r格相對較高的消耗性醫療器械。
近幾年我國骨科高值耗材發展迅速,在逐步拉近與跨國企業距離,甚至在某些細分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所以龍頭企業尤其是一些商業化不強的創新醫療器械企業能夠通過集采,迅速打開市場通道?!罢f到底,更多的是靠高質量獲得市場?!?/p>
無論是醫藥還是器械,甚至后續的生物藥,最終市場需要的是高質量、高價值的產品,企業只有在這條道路上進行轉型,未來才能長久可持續性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