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硬科技遭遇技術盡調難 智慧芽打造產業知識圖譜“解憂”
隨著越來越多創投機構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新能源、芯片研發等硬科技企業的投資機會,如何做好技術盡調,儼然成為他們的新挑戰。
多位創投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不少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新能源、芯片研發等行業初創企業在創投機構盡職調查環節,都會“標榜”自身技術研發處于業界前列,所申請的專利技術數量眾多且質量頗佳,但這些話術是否名副其實,他們經常心里沒底。
“以往很多時候,我們主要依靠基金合伙人的行業投資經驗,以及與行業上下游企業溝通進行交叉驗證,以了解擬投資的科創企業是否具備如他們所言的技術研發優勢。但在實際投資環節,個人的經驗判斷,或行業上下游企業的誤判,也可能令我們出現決策失誤。”一位國內大型創投機構合伙人向記者直言。
智慧芽(PatSnap)聯合創始人關典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如何做好技術盡調,正成為創投機構與銀行投貸聯動等部門的一大新考驗。
“近期,我們不少創投股東也會找到我們,要求我們提供一些企業的專利技術信息,以判斷他們技術研發能力是否領跑業界,作為他們股權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關典告訴記者。以生物醫藥領域為例,盡管疫情暴發以來,它日益受到創投資本與銀行投貸聯動部門的追捧,但后者深知,生物醫藥的研發投入巨大且面臨不小的科研成果轉化風險,要找準行業優質企業提升投資成功率,并非易事。
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已呈現研發成本持續走高,研發回報率卻不斷走低的新趨勢。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排名前五的生物醫藥公司研發支出總額達到510億美元,新藥研發平均成本從10年前的10億美元增長到44億美元,但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生物醫藥企業研發回報率則從10年前的10.1%降至1.8%。
“如何服務好創投機構與銀行投貸聯動部門,協助他們更全面準確地了解擬投資生物醫藥初創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進一步提升投資決策的準確性,既是一項挑戰,又是一大商機。”關典向記者直言。在3月獲得騰訊與軟銀愿景基金二期領投的3億美元E輪股權融資后,智慧芽著手搭建生物醫藥、新材料等行業的知識圖譜體系,一方面持續賦能創投機構與銀行投貸聯動部門遴選優秀企業開展股權投資與信貸扶持,一方面協助多地政府產業園區增強產業鏈完整性與協同效應,打造更強的產業集聚效應以推動當地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
資料顯示,智慧芽是一家科技創新情報SaaS(軟件即服務)服務商,聚焦科技創新情報和知識產權信息化服務兩大板塊——通過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NLP)等人工智能技術,智慧芽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高校和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提供大數據情報服務。今年3月,智慧芽(PatSnap)宣布完成3億美元E輪股權融資,創下2020年以來SaaS領域最大一筆股權融資。
上述國內大型創投機構合伙人向記者表示,要建立生物醫藥行業的知識圖譜體系,絕非易事。此前他們曾付費采購多個生物醫藥行業專利庫數據,但發現這些專利庫數據不但檢索方式老舊,檢索過程相當復雜,反饋速度較慢,數據質量還不夠好,很大程度影響他們技術盡調的準確性與全面性。
“其間經朋友推薦,我們還在一段時間嘗試使用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提供的生物醫藥行業專利數據庫,但相關檢索需求反饋周期較長,很多生物醫藥企業因擔心信息安全問題而不愿全面展現自身專利數據,同樣導致技術盡調成效仍不盡如人意。”他指出。
關典告訴記者,針對這些痛點,智慧芽憑借以往豐富全面的知識產權數據儲備,輔以先進的人工智能科技,從論文、專利、新聞、臨床試驗、投融資等公開信息里挖掘被隱藏的大量生物醫藥企業實體及其關聯關系,并將這些所提取的信息轉化成可供搜索、展示、共享的知識庫,以便創投機構、銀行投貸聯動部門、產業園區更全面精準地了解相關生物醫藥企業的實際技術研發能力與科創成果轉化實力。
“圍繞生物醫藥領域的知識庫打造,我們形成了生物醫藥情報庫-化學結構數據庫-生物序列數據庫的閉環。”她向記者透露。概括而言,生物醫藥庫主要全面覆蓋全球創新藥物數據,幫助創投機構與銀行投貸聯動部門能快速挖掘優質早期在研項目,并發現其中的投資機會與識別行業競爭風險;生物序列數據庫與化學結構數據庫既能幫助生物醫藥企業查詢相似生物科技序列在專利、文獻、生物公共庫的公開信息,有效提升生物醫藥化學小分子藥物與研發創新準確性,也能協助創投機構了解擬投資企業的專利與技術研發能力是否存在訴訟風險,規避潛在的投資風險。
“事實上,這項工作有著極高的準入門檻。”她直言。首先,智慧芽需要將生物醫藥企業相關運營實體,藥品研發方向、疾病治療研究方向等信息逐一挖掘,形成完善的企業知識圖譜;其次,智慧芽還得將生物醫藥企業各類專利技術、早期臨床測試效果等公開發表的期刊論文數據悉數“抽取”,將原先不互相連通的兩組數據“打通”,從而讓創投機構、銀行投貸聯動部門更全面地掌握生物醫藥企業的實際技術研發優勢與科研成果轉化最新進展。
所幸的是,得益于眾多創投股東資金支持與資源賦能,智慧芽通過對人工智能持續迭代升級,令數據收集挖掘分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生物醫藥行業知識圖譜體系也變得日益完善。
“如今,眾多銀行投貸聯動部門與創投機構通過這個知識圖譜體系,能快速全面了解生物醫藥企業的技術布局與技術研發實力是否與企業家所言一致、技術研發能力是否處于行業前列,技術專利是否具有較大的市場影響力與經濟價值,科研成果轉化的最新進展等信息,進而給予定制化的投貸聯動方案。”關典表示。與此同時,眾多生物醫藥企業也在積極使用這個知識圖譜體系,一方面了解行業科研的最新成果,作為提升自身新藥研發效率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也能通過橫向比較,主動向創投機構、銀行投貸聯動部門全面展現自身技術優勢,爭取到更可觀的資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生物醫藥行業知識圖譜體系同樣受到多地政府產業園區的“歡迎”。究其原因,很多地方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很多地方缺乏足夠數據,能快速梳理盤點當地生物醫藥企業的科創資源,從而彌補缺漏塑造更完整的產業鏈,二是他們缺乏足夠全面的企業專利數據,從而基于當地生物醫藥產業技術研發特點開展產業規劃,吸引更多創投機構入駐投資,帶動地方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三是他們缺乏足夠數據與評判模型對擬招商企業進行全面考察評估,確保所引入的企業能有效解決當地生物醫藥產業鏈的發展瓶頸。
目前,智慧芽借助自身在生物醫藥領域知識產權數據獲取梳理分析的強大能力,能對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下游狀況開展全面統計,圍繞上游生物醫藥原材料生產加工、下游生物醫藥流通應用“打造”一張張產業地圖,并將眾多產業園區數千家生物醫藥企業納入產業地圖,便于各地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了解自身生物醫藥產業鏈的優勢與薄弱環節,從而制定相應的彌補缺漏措施,通過地方引導基金投資、優化營商環境等措施吸引企業入駐,填補自身產業鏈薄弱環節,帶動當地生物醫藥產業鏈更好地發展。
一位地方政府產業園人士向記者直言,若地方產業園區的生物醫藥產業鏈越完整,越能吸引創投機構入駐投資,因為創投資本認為日益完善的產業鏈能很大程度激發生物醫藥研發技術迭代升級與商業模式變革,進一步提升項目投資的成功率。
“未來,我們還打算將基于知識產權+人工智能技術的知識圖譜體系,從生物醫藥、新材料行業擴展到AI智能、環保新能源、新信息技術、半導體研發等領域,通過在這些行業進行垂直布局,助力創投機構、銀行投貸聯動部門提升對這些新興產業的投資步伐與投資決策準確性,也協助地方政府產業園區更有效地開展產業規劃,帶動當地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關典告訴記者。事實上,AI智能、環保新能源、新信息技術、半導體研發等領域與生物醫藥類似,都存在技術迭代升級速度快、研發周期較長、知識產權訴訟日益頻繁、知識產權風險管控需求旺盛、技術未來發展預測越來越難等特點,需要創投機構、銀行投貸聯動部門更全面地掌握行業技術研發最新趨勢與企業技術研發優勢能否持續領跑行業,進而提升自身項目投資成功率。
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不少行業頭部大型企業正通過上述知識圖譜體系,開始尋找具有技術互補效應與前沿性科研成果的初創企業進行并購整合,作為鞏固自身技術研發優勢的一項舉措。
“近日,一家國內大型顯示器研發生產企業一直在使用知識圖譜體系,尋找具有前瞻性的科研成果進行合作,若擁有這些科研技術的初創企業/實驗室具有收購整合價值,他們在使用知識圖譜體系完成技術盡調評估后,就會很快啟動收購談判進程。”一位智慧芽人士告訴記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