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大學生的創業“速成法則”
“嘗試多個行業,但始終沒有放棄太陽能產業。”從輸得一敗涂地,到公司營業額連年保持50%的高增長,直到向2000萬美元沖刺,這一切讓二十八歲的永春小伙子陳光炎深信,自己砍掉不良的創業項目是對的。陳光炎一路的堅守,相信會給青年創業者不少啟示。本報記者邱和軍
從業務員起步尋找創業點子
“今年的營業額可以做到2000萬美元。”還不到年中,任務就已完成一半,這讓陳光炎滿懷信心。辦廠才三年,后兩年的營業額和稅收卻都保持50%的增長。陳光炎告訴記者,之所以有現在的小小成就,關鍵還在于自己鎖定太陽能產業這個目標始終不動搖。
大學畢業那年,陳光炎進入泉州一家太陽能企業做業務員,靜心搞了十幾天的“清潔工”,才得到與客戶接觸的機會。做了一年,由于企業內部一些因素,他也不得不辭職。
“明白了電子商務賺錢快,認識了太陽能這個產業。”陳光炎明確了方向,“以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為載體,以太陽能產品為主要經營范圍,發展對外貿易大有可為。”
縮短創業戰線企業重獲生機
從太陽能企業辭職后,陳光炎嘗試過快遞、貨代、零售業等多個行業。“想法很多,但太陽能這個行業一直沒有放棄。”陳光炎如是說。最后他選擇從外貿做起,在權威商務網站開始了對太陽能燈具產品的全面推銷,甚至一度推出自行設計的集益太陽能商務網。
讓陳光炎始料不及的是,商務網站一推出,給他帶來新的商機。一些國外的業務合作伙伴開始請他建網站,“一個網站建設費用高達數千美元”。依靠做太陽能電子商務,他賺到“第一桶金”。
此外,他還配套編輯出版內部刊物,緊接著他不僅注冊了自己的外貿公司,還與別人合股辦起了太陽能產品加工廠,攤子越鋪越大。
“到了二○○五年下半年,支撐不下去了,一年虧了五十多萬元。”分析原因,陳光炎覺得是自己把戰線拉得太長,手中的多個平臺純粹是在“燒錢”。
砍掉不良項目,堅持做自己最熟悉的外貿業務,陳光炎才慢慢地“緩過氣”。
放棄眼前利益贏得回頭客戶
如今,1萬多平方米的廠房已經不夠用。“當初辦廠是逼出來的,回頭看,還是‘誠信’兩個字讓自己一路支撐下來。”陳光炎告訴記者。
二○○六年,他接了一筆二十多萬元的外貿訂單,可是由于模具開發成本就高達十多萬元,一些工廠考慮到這種產品的后續訂單可能不足,不愿意冒險接單生產。最后,他只得自己搞起了加工。正是這一次大膽的冒險,贏得了客戶的信任。
陳光炎告訴記者,對這個行業的堅持和對客戶的高度負責,讓自己贏得越來越多的客戶。眼下又有美國的一些客戶找上門來,帶著技術和資金合作,要投資一個上億元的項目。
人物名片:陳光炎,集益太陽能國際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創業感言:創業要放大自身優勢,鎖定有前景的目標,誠信引導自己始終堅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