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很美”也許是陷阱
上個世紀,知名經濟學家基辛格博士曾預言:“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所有的人;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
金融危機下,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規避金融風險,掌握自己的主動權?日前,在浙江大學經濟學院MBA高級研修班上,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副教授何嗣江告訴在場的學員們,本輪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在短期內難以結束,企業的管理者們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和物質準備。
小心“穩賺不賠”的金融產品
“企業家要賺金融市場的錢,一定要慎重。也許你做實業很能干,但是做資本不一定行。”何嗣江說,前幾年,中航油在新加坡資本市場折戟而歸,虧損了很多。他估計國航的燃油要用到2011年,因為它在今年6月份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時出于套期保值的目的囤積了過多的燃油。
何嗣江認為,實業企業進行資本運作一定要設好門檻。“我的看法是,做企業相當的年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且規模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考慮資本運作。”他十分惋惜地說,去年華聯三鑫和幾家蕭山民企聯手逼空某期貨,結果“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改革前”。
在何嗣江看來,華爾街的理財產品有些“看起來很美”。他舉了個例子,有一個跟股票市場掛鉤的企業債券,對方承諾,如果股市今天是1萬點,明天漲到1.5萬點,就給你50%的回報;如果跌了你不損失,付給你債券的利息。看到這樣幾乎“穩賺不賠”的表面承諾,很容易讓人忽視了債券本身隱含的風險:債券本身也有利率風險、違約風險、通貨膨脹風險、流動性風險,還有回購風險——比如,本來十年才到期的收益率4%的債券,2年后因為利率下降到2%,發行者將債券回購,此時,拿到現金的投資者面臨的市場利率比購買時的市場低,投資者很難找到高于2%的投資機會。更何況,萬一企業倒閉了、虧損了,你怎么辦?“企業家看見這樣的金融產品,一定要睜大眼睛看清風險。”
別老想著鉆政策空子
何嗣江說,一位浙江的企業家朋友因為環保限制,想把自己的造紙廠搬到環保政策相對寬松的安徽繼續經營。
“在浙江做不下去的企業在安徽一定能做下去嗎?”何嗣江勸這位老總,在中國,靠政策空間來逃避社會責任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何嗣江認為,現在是原材料等各種成本很低的時候,有實力有想法的企業不妨嘗試擴張或者轉型,不要老想著走歪門斜道。
學會“看電腦種莊稼”
種地應該看什么?
何嗣江說,美國農民“看電腦種莊稼”,很多中國農民“供財神爺種莊稼”。他解釋說,當美國農民想種植農作物時,就會打開電腦搜索墨西哥期貨市場的交易信息,看秋收時哪種農產品價格高、市場需求大,就種哪些農產品,這叫做“期貨訂單”。而很多中國農民則只會祈禱老天“風調雨順”。
種莊稼都應該看電腦了解信息,做企業更應該如此。不過,做企業關注的不是農產品市場,而是金融市場:“金融的目的在于貨幣流通和規避風險,而不是投機。”何嗣江告誡企業家們,要回到金融的原始目的,讓金融市場成為自己長遠規劃的參考依據,而不是想著“一夜暴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