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為何這么難?
工商戶業主,其中尤以大學生作為創業生力軍而引人注目。
然而,大學生創業說易行難。全國大學生每年選擇創業的比例為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這5%中的4%,廣東成功率只有1%……全國大學生創業平均成功率占這5%中的3%。數據說明,學生創業成功率很低而且明顯處于弱勢。上海權威部門數據也表明,每年三四萬歇業或注銷的私營企業中,青年學生創辦的占很大比例;從市開業指導中心專家志愿團指導青年創業的情況來看,能自立成功的也是鳳毛麟角。面對大學生創業之難,大家也都認同,“我要創業”與“要我創業”最后的結果截然不同。細細分析,有些問題確實需要社會共同來面對。
創業是人生自我價值實現的很高境界,要成功創業必須有“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素養與素質。創業并不完全取決于激情、智商和學識,而更多的要靠面對困難的信心、解決問題的決心、遇到挫折的恒心,以及承擔所有后果的責任心。如今青年創業者中獨生子女為數不少,從家門、校門到創業門,大多數習慣于以我為中心單打獨斗,不少還妄自為大,怎堪接受“和為貴、忍為上”?有的吃不起苦,不少“80后”或“90后”,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創業沒日沒夜地忙碌辛勞,時間一長往往打退堂鼓。有的目的不明,這些青年創業只是感到好玩,甚至趕時髦,一旦優惠政策“消費”殆盡即缺少了激情。有的目光短淺,不少人以為從事低端傳統項目就能立足市場,其實像服裝、飾品、餐飲等傳統行業,既最需要資金支撐,又是創業者最集中而無序競爭最甚的。更為“外傷”的,不少青年學生創業,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和社會人脈關系相對貧乏就業無望。而此時資金又成了創業瓶頸,何況如今創業成本越來越高,光社會保險金支付就讓本來捉襟見肘的資金更緊張,資金成本讓他們偃旗息鼓。
根據近年參加扶持大學生創業活動積累的經驗看,要提高創業成功率,除了要引導青年創業者端正創業動機,摒棄不良習氣外,必須在成功創業的形式、內容與載體上進行創新。一方面繼續運用優惠政策大力支持“散養式”創業,讓青年創業者經受大風大浪的錘煉。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各種創業模式:如引導青年通過團隊創業來感受創業、認知創業,從而提高創業成功率。所謂團隊創業,即讓幾個志同道合的青年創業者自由自主組合,揚長避短優勢互補,成立有限公司或合伙企業。團隊創業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運作,抱團合作經營投身市場參與競爭,既避免單槍匹馬式的盲目性,也減少孤舟行水的風險,培養追求雙贏多贏的境界,培育出新一代企業家。又如更新創業項目及內容,即注重創業與所學專業和個人特長結合,激發出蘊藏或潛在的知識智慧才能,引導其以高精尖為目標進行自主創新,用高新技術、新經營形態、新經營方式投入市場。即使是從事傳統行業或低端產業的,也要引導其提升經營品質和品牌意識,自覺地為產業結構調整,為發展方式轉型進行探索,彰顯青年創業是技術創新生力軍的本質及作用。再如創新指導扶持手段,提供實體性載體。即建立政府支持、社會搭臺、企業牽頭、志愿者相助,創業者經營的機制,由企業家和社會志愿者等參與,組成一個非贏利性的公益性機構,由這個機構設立一個個經營實體,提供給創業者,讓創業者直接在企業家或專家的手把手中,體驗創業艱辛,掌握經營管理全過程,從而脫穎而出,嶄露頭角。并且以可復制的方式,成為成功創業的搖籃。
總之,要提高青年學生創業成功率,需要多種探索齊頭并進,引導“80后”、“90后”創業群體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狀態的努力和嘗試,實現社會支持創業雙贏多贏的最大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