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2008,珠三角產業轉移遭遇“水土不服”!
步入2008年,一浪接一浪的“停產潮”襲來,包括制鞋、服裝、玩具、陶瓷在內的眾多珠三角中小企業,面臨著一場巨大的危機。 這些企業是悄然倒閉,還是轉移升級?已經和正在轉移和升級的企業生存狀態如何?它們有何困難?應該如何應對?記者帶著這些疑問展開了調查。 產業轉移: 向內向外皆遇“水土不服” 珠三角部分企業,從去年起就開始掀起一陣遷廠潮,把工廠搬到國外或中西部。但記者調查發現,許多已實現轉移的企業日子并不好過。 某臺資鞋廠從廣東遷到印度已有一段時間。2007年,某國際尖端運動鞋品牌給其在印度鞋廠下訂單120萬雙,但該廠實際只生產了20多萬雙訂單,虧損大概800萬元美金。 另外一家外遷越南的臺資鞋廠,近期遭遇工人罷工,設備被砸,廠房被燒。越南《勞動報》報道,今年來,越南南部工人罷工事件不斷,已經發生數十起,并呈上升趨勢。據法新社4月2日報道,至少1.5萬人參加了罷工,要求廠方提高薪酬,以應對越南國內不斷飛漲的物價。 調查發現,為了給企業找到新的落腳點,目前還有不少中小企業老板奔走于越南、印尼、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等地,顯得那樣無奈和無助…… 與中國國內相比,雖然上述國家和地區勞動力、土地成本相對低廉,但是由于缺少熟練的產業工人、完善的產業鏈條,加之語言、宗教及生活習慣的障礙,許多企業并沒有獲得想像中的效益。 將目光投向中西部的企業也遇到不少困難。 佛山一家服裝公司市場負責人陳小姐告訴記者,今年出口下降了兩到三成,主要是中東地區下滑比較厲害,香港的代理商也出現了很大下降。現在,公司把市場拓展的重點放在國內,出口和內銷基本上已是五五開。不過,“內銷沒有外貿單純,內地的商業氛圍不如廣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經銷商經常拖欠貨款。” 除了銷售,工廠也紛紛遷往內地,主要的目的地是湖南和江西。佛山這家服裝公司就是這樣一個先行者。 “款式變化快、需要不斷適應市場變化需求的時裝,仍然留在廣東的工廠生產,遷往內地的主要是成衣生產線。”陳小姐介紹說,“目前內地的工資水平很難吸引在廣東打工的工人返鄉就業,當地招募的工人技術水平較差,而且缺少面料、印染等配套工廠。” 由此看來,內遷的企業同樣出現了種種“水土不服”的病癥。 據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介紹,以鞋業為例,目前較為成功的只有江西贛州華堅鞋業及寶城江西上高裕盛鞋業,其他多數鞋廠都還處在磨合期,必須要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目前,大多數內遷鞋廠還屬于加工廠性質,主要以鞋面加工為主,其他技術含量高的環節仍然放在廣東。 正是轉移過程中的種種困難,迫使廣東朝“總部經濟”方向邁進。把企業總部、品牌、技術研發等部門留在廣東,把需要大量土地和密集勞動力的工廠放在內地,成為很多企業的新選擇。 產業升級: 不大不小企業“受傷最深” 在這輪產業升級過程中,最難熬的不是小廠,而是中等規模的企業。 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告訴記者,在這次洗牌過程中,受沖擊較大的是以800到3000人的中型鞋廠以及鞋材加工廠。大型鞋廠在資金、客戶及風險轉移等多方面有優勢,而以廣州白云區為主的小型鞋廠,借助廣州站西路鞋城的內銷、俄羅斯邊貿、中東及非洲等地的中小訂單得以存活。在市場環境不景氣的時候,幾十個人的小型鞋廠可以放長假,市場轉好,又可以馬上重新開工。 目前少量多樣的訂單還在不斷增加,這些小工廠的生命力也越來越強。而中型鞋廠就不是很理想:客戶不大不小,受多種生存環境的影響,客戶沒有能力支撐價格,受本身資金和遷移能力的限制,無法將部分生存壓力轉移出去,最終導致生存環境越來越差。由此,將來的局勢有可能變成大鞋廠越來越大,小鞋廠越來越多。 這種現象,也在其他行業得到印證。東莞一家上千人規模的玩具廠老板告訴記者:“今年廣東再次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一次性增加10%,加上17%的社保,用工成本一下子提高了3成。現在訂單減少,只能辭退部分工人,但是廠房的租金還是降不下來。” 他無奈地說:“反而是小廠船小好調頭,就算停產一段時間再開工,壓力也不大,至少能維持生存吧。” 倍感難受的,還有那些沒有形成內銷渠道的外資企業,尤其是臺資、港資企業。 中山大學經濟學博士林江表示,出口導向型經濟是廣東發展的瓶頸,大量外資企業一直以外銷為主,沒有形成內銷渠道,尤其是臺資企業。以東莞為例,那里臺資企業占40%左右,產品幾乎完全出口,企業自身資本小、技術差、經營理念落后,不愿意也沒能力進行產業升級,更不清楚如何開拓內地市場,這樣的企業很難適應產業升級的要求。 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倒閉,但同時又有更多的中小企業誕生。 這樣的生死大戲,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眼中早已司空見慣,但今年停產、倒閉的企業數量之巨,仍讓他憂心忡忡:“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最終起作用的還是市場規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提條件是,企業前面要積累了足夠的資金,企業家和員工素質都要有相應的提高。” “顯然,我們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還不具備這些先決條件。”陳乃醒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林江也認為,珠三角本輪產業升級困難重重。廣東以外向型輕工業為主,本身技術含量不高,技術溢出效應很小,大量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不高、勞動生產率低下。以民營為主的中小企業沒有形成獨立的產業結構。廣東的民營企業,尤其是以東莞等地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只是給外資企業做配套生產,對外資企業依賴性過大,很難獨立支撐起廣東經濟。 學界和企業界現在幾乎一致認為,如果產業升級操之過急,勢必導致中小企業沒有出路。而中小企業大面積倒閉,會嚴重打擊地方經濟的發展。實際上,對于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退出,地方政府也是持謹慎態度,企業走不走其實還是自己說了算,而依附于這些工廠牟利的村民則不希望這些企業遷出。 在這種情勢之下,位于長三角的浙江省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之策。據悉,該省正在廣泛征求對《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決定(討論稿)》的意見和建議,以期通過服務業與工業的聯動發展,促進工業結構從橄欖型向啞鈴型轉變。 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最終起作用的還是市場規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提條件是,企業前面要積累了足夠的資金,企業家和員工素質都要有相應的提高。 近期,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出現大量中小企業停產,工廠閑置。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