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綸行業或現向下拐點
氨綸行業目前的再度提價是否是加速趕頂?看量瞧人頭,看價盯石油,氨綸的拐點在哪里,業內人士比我們更清楚,而他們更多在探討風險因素。
4月9日,氨綸行業協會將氨綸40D售價統一上調至59000-60000元/噸。如果說2009年的提價令氨綸行業整體扭虧為盈,那么今年的提價已使其徹底擺脫了頹勢。記者調研得知,部分氨綸企業目前真實毛利率已超20%。提價后,市場進一步出現樂觀情緒,將風險拋至腦后,氨綸價格拐點未來將在不知不覺中臨近。
雖然行業協會已經提價,但目前下游廠家對氨綸40D報出的接單價格仍停留在57000元/噸。由于下游紡織服裝企業對后續訂單較為謹慎,傾向于使用前期囤積庫存生產,經銷商也急于以優惠價格獲利出貨。顯然,達到60000元/噸的目標價還需要一個過程。
柯橋紡織指數辦公室專家蔣建仁認為,此輪景氣周期,氨綸40D的最高價格將會達到65000元/噸,然后會形成向下的拐點,目前氨綸40D最多還有14%的提價空間。雖然繼續看漲氨綸價格,但蔣建仁認為券商對氨綸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測過高,“2010年每股收益應該在1元以下。”
需求再提升空間有限
氨綸有紡織的“工業味精”之稱,作為面料添加劑,用量僅占3%,所以提價相對容易。其作用是使面料柔軟而富有彈性。蔣建仁認為,氨綸雖然是高檔面料的必需品,但用量卻非一成不變。如果氨綸價格過高,下游會犧牲部分面料彈性而減少氨綸用量,或者為求降低成本選擇替代材料。
目前氨綸下游需求強勁回升,包紗(占氨綸需求的85%)開工率是80%左右,經編開工率接近80%,而景氣最高的時候,包紗的開工率為90%, 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提升的空間。而目前紡織企業整體開工率為85%,最好的時候也僅90%。
紡織行業目前復蘇強勁,在確保國內需求的基礎上,出口已經大幅好轉,蔣建仁介紹,從紡織的出口量來說,現在離經濟危機前的峰值還有20%左右的空間可以恢復,紡織出口見頂,則氨綸也見頂。
出口繼續復蘇,但下游紡織的需求增量卻可能增長緩慢,其主要原因是勞動力受限。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副總裁朱勇介紹,現在紡織企業的訂單和開工率普遍很滿,想進一步增加產能,但工人卻不夠,現在上海地區1500元/月的薪水已經不能令一線紡織工人穩定,流動性較大。
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如果不能解決人的問題,產能增長受限,將會傳導至上游氨綸的需求,這已成為行業較為突出的矛盾。
朱勇介紹,金融危機后生存下來的紡織企業情況有好轉,今年前兩個月出口訂單飽滿是受國外零售商補庫存需求的帶動。而好景不長,3月份服裝紡織出口同比、環比均下降,甚至比2009年3月份還低,國外補庫存需求在下降。可以看出,國外消費整體仍處于低潮。朱勇認為,雖然出口仍有上升空間,但會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完成,沒有爆發性增長的可能。
產能擴張超預期
氨綸行業的毛利率與石油價格正相關,上市公司最高毛利率為40%,出現在石油價格為140美元/桶的時候,而當時行業整體毛利率為30%,已經吸引大量資本介入。
氨綸行業周期很短,只有2-3年。據第一紡織網負責人汪前進介紹,目前形成1萬噸產能僅需4億-5億元資金,而且1年左右時間就可以投產。此外,技術門檻也越來越低,“五年前門檻高,現在連機器設備都國產化了。”
據統計,2010年四季度氨綸行業將有煙臺氨綸(002254,股吧)、曉星珠海、江蘇太光、杭州藍孔雀、英威達佛山、紹興華海近4萬噸新產能投產。隨著出口好轉,新的氨綸產能擴張計劃也開始出現,僅以上市公司為例,煙臺氨綸3月15日就公告新建年產7000噸舒適氨綸項目,預計14個月內投產。而本已倒閉的生產企業也在重建產能恢復生產,比如五環氨綸已經重組,據了解其規劃產能達上萬噸。
兩年前氨綸向下拐點產生時,國內CPI居高不下,政府加大緊縮力度,同時,人工成本上升,人民幣不斷升值,新產能擴建使氨綸行業面臨困境的情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