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場受匯改因素影響逐漸減弱
央行“股市還是商品市場,在本周初都上演了一波“匯改行情”。
綜合各方分析人士的看法,多數觀點認為匯改在短期內能夠提振大宗商品的走勢,但長期來看,影響有限。
金鵬期貨副總經理喻猛國認為,匯改重啟從某種意義上進一步肯定了中國經濟向好的趨勢,隨著內需擴大,大宗能源和原材料進口增加,會對其價格構成強勁支撐。
銀河期貨研發中心總監李哲也表示,央行重啟匯改聲音一出,大宗商品市場一改往日疲態,大幅上揚,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國際地位使得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材料消費國,在金屬、農產品、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場“中國因素”舉足輕重。人民幣如果升值必將降低中國大宗商品的進口成本,提升國際購買力,從而階段性推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
不過李哲也表示,此次人民幣匯改強調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升值或貶值將取決于國內和國際情況,而時間和幅度亦沒有細節公布,這就使人民幣匯改對市場的提振作用打了折扣。從市場反應來看,經過前期較為明顯的波動后,看漲情緒也在逐步歸于謹慎。
匯改也不是對所有的期貨品種都是“利好”。
東興期貨研發中心總經理呂國文表示,人民幣匯改對大宗商品和期指短期內有一定的資產向上重估和流動性刺激作用,其中,有色金屬、燃油及天膠等與外盤關聯密切的品種在匯改提振下或現上漲,但螺紋和線材等黑色金屬受原料進口成本下降影響形成利空,大豆、白糖、小麥、玉米、早秈稻等季節性農產品則相對平穩。
呂國文強調,從半年至一年的中期影響來看,人民幣若緩慢升值,將對我國出口形成壓力,降低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從而對期指造成負面影響;棉花和PTA等因下游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受阻,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從3至5年的長期影響看,匯改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有利于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期指長期走勢形成利好;但由于高耗能行業被迫轉型,我國對金屬和化工原料的需求增速下降,對這些相關大宗商品有一定負面作用。
路透社援引分析師的話稱,中國決定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的舉措不大可能削弱中國巨大的黃金需求。不過,由于人民幣匯改將是逐步實現的,其對黃金現貨價格的影響也將十分有限。
正如北京大學公共經濟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黃筱峰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單獨的一項政策對商品市場影響有限,這項政策會不會對商品市場產生更深一步的影響,要看國內相配套的產業政策、貨幣政策會不會同時調整。
“目前全球的產業經濟處于萎縮狀態,通縮風險大于通脹風險,一項政策能對國內和國際的需求產生多大的提振尚不明朗,即使短期商品價格出現一些波動,但終歸價格還是會回歸到它本身的通道中去。”黃筱峰這樣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