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學院能培養出創業家嗎
30多年前的廉價勞動力,以污染我們生存的環境及消耗超常的能源為代價,向世界人民輸出了價廉物美的各種商品。出口成為我國經濟的主要拉動力量,對我國改革開放前20年的發展是功不可沒的。但在現階段看來,尤其在經歷了此次世界金融危機之后,出口尤其是低技術含量與代工部分占我國GDP比重過大,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風險因素。在這種形勢下,中央政府提出要從中國制造轉型到中國創造,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全社會創業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提高國內消費能力,是英明之策。舉國上下鼓勵創業,熱情空前高漲,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創業扶持政策。高校也敏捷地把握機會紛紛開辦或策劃創業學院,大舉創業學研究等。只要有“創業”二字都能從各級政府獲得不菲的財政支持。
眼下大力興辦創業學院對創業成功有幫助嗎?是否有其他措施在同等的投入下產出更佳,對社會持續性的創新創業有更深遠的影響?
最近《福布斯》雜志對美國400位億萬富翁(即創業最成功人士)作了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是從低微職位開始的,如報童、雜貨店員、程序員、修理工、實驗室雜工等,沒有一位是為了準備創業去上創業學院的。在這些工作中,他們悟出商業之道,萌發創業點子,找到志同道合相互彌補的創業伙伴,遇到創業的機會,邂逅投資天使的垂青,或者萌發換工作的愿望等等。他們心中的夢想即所謂的美國夢驅動他們不斷尋找機會,更重要的是,與這400個人一同邁上創業之途的可能是幾百萬甚至千萬人,他們有些成就了中小企業,有些做小生意養家糊口,絕大部分的人卻失敗了,而失敗后有的重新就業,有的再次投入創業潮流之中,社會沒有拋棄他們,沒有認為他們是失敗者。
開放性與多樣性是創業創新細胞生存的基本條件,而夢想是其動力,更是戰勝創業創新征途上千辛萬苦的力量。如按世界專利總數來衡量國家創新力,那么排行前三位的國家是:美國、日本、德國。美國社會的開放性、多樣性與創富夢,加之良好的資本環境,決定了其在創業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日本社會缺少開放性,不利于多樣性,更缺乏造富夢想,所以創業動力嚴重不足。2006年,日本國家創新戰略委員會發布了日本創新三大戰略就是,其一實現開放的社會,其二實現多樣的社會,其三實現富有夢想的社會。德國社會是多樣化的,但開放性有所欠缺,更崇尚安穩生活,缺乏創富夢想,使其社會創業活力低下。但德國從“二戰”后開始的教育興國戰略實現了世界領先的社會教育水平,加之其嚴謹和精益求精的民族特性,保持著其在諸如精密機械制造、 裝備工業等方面的創新力與競爭優勢。
成功的創業者并不是從創業學院邁出的,創業者在企業成長后也可從商學院課程學到所需要的有關資本市場、商業模式、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而且可以由此拓展人際與業務網絡。所以花巨資開辦創業學院對提高中國創業與創新力并非明智之舉。將該等資金投入到以下方面一定有更好的效益:其一, 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 培養老師從灌入式教學改為啟發式教學;其二,組織成功且品質高尚的創新家創業家到全國各中小學講述創新創業故事,從小激勵創業創新精神;其三,進一步提倡支持鼓勵創新創業的社會風氣,減少或避免因創業遭到丈母娘、未婚夫/妻、女/男朋友等等的拋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