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接班人再猜想:誰最合適?
對于一個企業的創始人來說,究竟應該把企業傳給自己的子孫后代,還是退為實際控制人,把企業日常運營交給職業經理人去打理?
這實在是個不易抉擇的難題,也是一個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批民營企業,正在集體進入“大接班”時代。接班人話題搬到了臺前。
與中國大多數民營企業一樣,華為在成長中被深深地打上了創始人的烙印。毋庸置疑的是,沒有任正非就沒有華為。今天的華為,企業的最高管理層是一個被稱為EMT的團隊,類似于西方企業的董事會,但任正非本人仍然是華為絕對的“精神領袖”,其強勢的風格,仍然對華為這艘航空母艦的正常運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理論上分析,華為的接班人有三種可能,一是從現任EMT成員中選擇一位,二是EMT成員整體接班,輪流“坐莊”,三是由兒子任平接班。
但是,華為的EMT成員幾乎每個人各自負責一塊業務。很久之前有過徐直軍可能成為接班人的傳言,到現在為止,這種說法已銷聲匿跡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各位EMT成員資歷相當,選擇誰才可以服眾?
如果按照“集體接班”的說法,所有的EMT成員輪流“坐莊”,華為將開創中國企業管理制度的一項先例,但即使EMT作為公司最高決策層,仍需要總裁和董事長,這種做法仍然沒有解決接班人的難題,只是從制度上給公司的持續性發展上了一層保險。
由任平接班,從目前來看,仍然是最有可能的一種結果。不過根據傳言,當任正非為了讓任平順利接班而不惜以數億元趕走老搭檔孫亞芳時,旁觀者們大多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感嘆,以及對“富二代”能否讓華為繼續快速增長的質疑。而在華為原副總裁劉平及原副總裁吳玉啄的回憶錄中,任平被描述為一個年少輕狂的人,缺乏磨練。
一名華為員工表示,他聽到的說法是任正非一直都有讓任平接班的想法,但始終未外露,“國美事件”讓任正非頗受觸動,他才終于下定決心,幫任平上位。對于一家非上市的民營企業而言,采取家族化管理體制從情理上來說,似乎無可厚非。
目前很多民營企業創始人同時也是企業最大股東,即使退居二線,仍可憑借控股權把企業牢牢握在手中。但華為的情況有些例外。{page_break}
從目前華為公布的信息來看,任正非只擁有華為1.42%的股權,當然員工持股會中,任正非及其家族的持股比例不詳。至少從現有信息來看,任正非沒有華為的控股權,一旦任正非離開,他一手創辦的企業將拱手讓人,這顯然不符合常理。
“國美事件”引發了關于企業創始人(或者大股東)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在現代企業制度尚不完善的中國,如何平衡這種關系,短時間內很難有答案,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第一代企業創始人對企業接班人的選擇。
第二個層面的問題是,家族企業是否就一定代表著落后和風險?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就歐美來說,全球500強企業中相當大的比重都是家族企業,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沃爾瑪、福特、三星、寶潔、可口可樂,以及華為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愛立信。
中國的民營企業大部分也都是由子女接班,如碧桂園。也就是說在中國市場,民營企業跟家族企業這兩個概念是密不可分的。
只是由子女接班的風險在于,子女的能力是否可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這也是任正非自任平畢業以來就讓他在各個部門進行鍛煉的原因。
或許,對現在的任正非來說,最大的擔心也是最大的挑戰在于,如果任平接班,如何才能讓華為的好日子繼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