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作詩:中國的高出口是在補貼自己人
一些人,否定中國的高出口,認為補貼外國人。
中國的高出口是在補貼外國人么?要看這高出口產生的原因吧。
一個人,身強力壯的時候是要做些儲蓄以備老來之用的。在一個人口結構正常穩定的社會里,中青年人儲蓄,老年人、青少年消費,儲蓄和消費始終是協調的。這樣的社會,不需要借助國際社會來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可以追求國際收支平衡,可以追求貿易平衡。
但是中國社會的人口結構不是正常穩定的狀態。新中國成立之后,人口經歷了爆炸式的增長。帶來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在一段時期內適齡勞動人口比重大幅增加。適齡勞動人口比重增加,意味著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相對下降。加之存在人口短時期猛增之后的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國社會少兒撫養比遠低于正常水平。在一段時期內,中國社會必然呈顯著的青壯年特征,必然在整體上呈現儲蓄大于投資的局面。作為國家整體,儲蓄大于投資就要表現為貿易順差。在這段時期內,中國經濟是不可能靠自身維持充分就業下的均衡增長的。
過去三十年來,中國經濟就處在這樣的時期。目前,中國經濟仍然處在這樣的時期。
今天,我們享受人口紅利愈大;未來,老齡化問題也會愈嚴重。那個時候,我們的消費率自然會上升,儲蓄率自然會下降,經濟的儲蓄就會小于投資,貿易收支一定會呈現逆差的。
不否認我們的貿易順差有政策扭曲所致的成分,可能成分還不小。但是基本上,這是一個享受巨大人口紅利、呈顯著的青壯年特征的國家在進行儲蓄。儲蓄,是為了應對未來老齡化的到來。我們獲得了貿易順差,拿它做國外投資,投資收益可以為我們在老齡化時代支付貿易逆差。當然,有了貿易順差,不意味著我們就能用好貿易順差,投資并不總是賺錢的。但誰來使用,如何使用貿易順差,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不能因為我們使用不好貿易順差,就說貿易順差本身不好。我們擁有的是眾多的人口,但是人口本身是不能儲藏的,今天人口是資產,可以創造收入,五十年過后呢,五十年過后同樣的人口還是資產嗎?還能創造收入嗎?
人力不能儲藏的特性決定了人力能用要盡可能地用。沒有今天的貿易順差,老齡化時我們只能喝西北風。所以,美國把貿易順差限定在占GDP4%的范圍內的主張,這已經不是什么陰謀了,而是赤裸裸的陽謀。簡單地主張平衡國際收支、平衡貿易收支,要不是別有用心,就是中了教條主義的流毒。而尤其應該反對的,是用匯率來平衡中國的國際收支和貿易收支。一個人當然不能永遠負債,也不會永遠借別人錢的,但預算的平衡可以不必局限于特定年份,而是可以以一生來考慮。一個國家,國際收支的平衡問題也要在更寬泛的視野里來看待。教科書強調國際收支平衡,但教科書不是為爆炸式增長,而后又強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中國而寫的。起點不平衡,終點怎么可以平衡?那樣的平衡本質上豈不反而是不平衡了?
而既然貿易順差對于中國經濟長期至關,那么匯率穩定對于中國也就長期至關重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