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將至 服裝網購需警惕三大陷阱
伴隨即將到來的“五一”網購存在的監管漏洞,不少消費者會將在利益的驅使下陷入“漩渦”,或將引發網購投訴熱。
陷阱1
所拍之物與實物不符
在蘭州市七里河區某街道辦事處上班的李女士酷愛網上購物,網購年限已有3年之久,具有一定防騙知識,但是據李女士介紹,雖然有不少防欺知識,但也常會被騙。李女士說,一次自己在一家網店提供的服裝照片上看中一件衣服,并拍下來,可收到貨后卻發現衣服實物與網店照片所展示有所偏差,其中服裝顏色偏差較大,質地也與承諾不符。本想退貨,可本就沒有多少錢買下的衣服,在不包郵的情況下退回,顯得有些得不償失。
陷阱2
先付定金“送貨上門”
除了與所拍物不符外,還有一部分網絡商家抓住消費著急于購到商品的急切心理,玩起了先付定金再送貨上門的騙術。想起自己曾經被騙的經歷,蘭州交通大學的李同學多少有些感慨。他表示,聽朋友介紹不少購物網站上出售手機充值卡,費用僅是正常消費的5折。在查看了某家網站上網店的信譽度后,預備大批量購買,但對方提出,必須先支付少量定金,作為風險保障金。可當李同學付了200元的定金后,對方又以風險保障金數額有待提高為由,繼續開價,最終李同學也沒有收到手機充值卡。
陷阱3
炒作信譽度
許多消費者在進行網站購物時,查看賣家信譽度則是一堂必修課。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網絡上出現了專門幫助賣家炒作信用的黑色產業鏈,一手收錢,一手將不良網店的信用度人為炒高,欺騙消費者。
對網購的畏懼以及批評從來沒有消失過,但這種交易方式卻依然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歡迎,同時不少消費者質疑,自己明明是在知名的大型購物網站進行消費,也逃不過被騙的厄運。搜索一下大型購物網站,我們可以看到開網店的手續極其簡單,賣家只需通過點擊網站設定的“免費注冊”后,再進行支付寶實名認證,然后“發布10件以上的商品”,就萬事大吉了。也正是由于這樣簡單的開店方式,使得不少不法賣家鉆空子,不停地轉換網站,不停地開店、關店,通常是一個網站往往在收到匯款或是發現被相關部門注意后就可能立即關閉,再以另一個中文網站名稱及域名重新開啟,消費者發現被騙后因無法找到肇事者而造成無法解決。而工商部門執法權限受地域限制,即使與公安部門聯動,打擊網絡假貨和網絡犯罪還是困難重重。
據最新消息稱,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九部門已于日前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強對網絡購物平臺的督導,并要督促網購平臺開展自查自糾,立即啟動對涉嫌銷售侵權和假冒偽劣商品案件網店的整改工作。對侵犯知識產權情節嚴重的網絡購物平臺,要依法從嚴處理。
最后,為引導消費者在“五一”黃金周期間,科學理性消費,促進網上購物等新興消費方式的健康發展,提醒廣大消費者:對所需購買的商品進行了解、比較,了解網上購物所存在的風險;查看對方有無網上交易資質、經營業務范圍,千萬不要選擇無證,或者不了解的經營者交易;選擇貨到付款的交易方式,并向對方索要發票或有效購物憑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