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寶:“十二五”期間紡織業基礎研究重點和創新體系項目解讀
作為紡織行業飛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十一五”期間,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基礎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創新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十二五”期間,基礎研究有哪些重要課題等待攻破?創新開發體系在哪些方面還有待完善?近日,記者采訪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發展部主任李金寶,就我國“十一五”期間在基礎研究和創新體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十二五”期間將要實施的內容、推廣項目等問題進行了解讀。
5項基礎研究亟待突破
在《綱要》提出需要突破的50項關鍵技術中,涉及基礎研究的共有5項,其中又包括細化技術65項。這5大項包括纖維材料加工基礎研究、紡紗織造加工基礎研究、印染加工基礎研究、智能紡織品及服飾文化基礎研究和紡織機械制造基礎研究。
李金寶介紹說,纖維材料加工技術的研究為纖維新產品開發奠定科學基礎,也是解決高性能纖維加工技術的關鍵,很多研究成果在軍工、航空航天、電子、核動力等尖端技術領域有廣泛應用。比如,化學纖維成型基本理論與工程模型系統研究項目將為現有裝置增產節能、提高品質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這項技術主要是在纖維成型基本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成型加工新技術如凍膠紡絲、熱管紡絲、超細纖維復合紡絲等,并結合新產品研發如中空纖維、細旦纖維、異形纖維、功能纖維等建立工程模型系統,確立工程優化方案。
在碳纖維領域,開展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缺陷形成與控制機理的研究可解決碳纖維加工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為開發新型高性能碳纖維打下基礎。
環境友好型油劑、溶劑、特種化纖功能母粒等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究也是材料加工技術的重點。李金寶說,我國滌綸長絲紡絲油劑目前大部分還是依靠進口,真正實現國產化的油劑還很少。研究該項技術的目標就是實現聚酯纖維長短絲油劑的產業化,包括POY、FDY等高速紡系列產品所需油劑,爭取到2020年實現大類纖維材料油劑的專業化和系列化。李金寶介紹,環境友好型溶劑的研發目前已有小試基礎,到“十二五”末,該項技術的研究將為建立萬噸級Lyocell纖維國產化生產線、千噸級離子液體產業化生產線提供技術支撐。
其他如含氯芳雜環聚酰胺共聚纖維、聚苯并咪唑纖維、聚醚酰亞胺纖維等高性能纖維目前在國內已經開始探索研究,都將在2015年完成小試。
紡紗織造加工基礎研究主要包括纖維梳理過程的研究和在線檢測技術的研究。梳理過程柔性力學的理論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十二五”期間,將主要針對超細天然纖維素纖維、羊絨纖維等柔軟纖維材料的強力低、耐磨性差等缺點,研究該類纖維在梳理過程中的應力應變特征,建立梳理件與纖維力學作用過程的相關關系,設計超鋒利、超高密的圓邊角分梳原件,設計最優工藝,達到纖維受損最小、短絨最少的目的。該項技術的目標是到“十二五”末實現20萬錠的產業規模。
由于紡紗過程長,紗線性能指標與工藝參數之間的因果關系很復雜,目前紡紗加工過程的控制通常還需要依賴技術人員的經驗,從而導致產品質量波動性較大。因此研究紡紗過程在線質量檢測成為進一步提高紗線性能的必然選擇。李金寶說,將分布式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將紡紗工藝設計和紗線質量在線檢測集成研究,是紡織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十二五”末,紡織行業將實現紡紗生產線全流程在線檢測的產業化。
在印染加工基礎研究方面,紡織酶基因的研究具有基礎性作用。特別是紡織生物酶加工技術具有生態環保、節水、節能減排等方面的突出優勢,是紡織印染行業清潔化生產的重要途徑和關鍵技術。通過這方面的研究,到2015年,印染行業將構建2~3種紡織酶的基因克隆及高效表達技術,初步完成紡織印染加工與纖維改性應用工藝研究,到2020年實現4~6種紡織酶工業化應用,并取得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其他如PVA漿料的生物酶高效降解、滌綸織物的無熔滴阻燃技術、纖維表面納米結構、功能性染料的設計等研究都將在產業化研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智能紡織品主要進行織物鍵盤、智能服裝的研究。李金寶解讀說,原料及多層復合技術等是這個項目攻關的關鍵,需要多層復合編織技術及電路設計等多學科聯合攻關,爭取到“十二五”末試制出樣品。其他如服裝人體熱濕響應及感覺的研究、溫敏感形狀記憶纖維的研究等都在有關院校開展了基礎性研究工作,后者力爭拿出樣品,并開始指導產業化開發。
李金寶認為,我國紡機行業在高精尖產品方面落后的原因多是因為在機械運用機理上的研究欠缺,因此加強10項細化技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比如紡織機械產品的結構許多都是往復運動,通過運動分析和結構優化,能夠提高紡織機械的運轉速度、降低噪音、減少電耗。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在精梳機、無梭織機、經編機、橫機等產品中,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開始攻關,到2020年將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紡織機械產品進行應用。此外,紡織機械的可靠性研究也是縮短與國外產品差距的重要課題。目前紡機行業已經組織制定了9項紡織關鍵單機的可靠性評價文件,正在進行中試。下一步將依靠產學研結合研究適合提升紡機產品可靠性的實施方案,推動我國紡織裝備可靠性水平提高。
為了加強對基礎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李金寶介紹說,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已經決定從今年開始投入100萬元支持應用基礎研究項目。{page_break}
3項推廣技術提升開發能力
在《綱要》中提出的110項“十二五”紡織工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項目中,有3項涉及紡織服裝產品開發和管理技術。其中紡織企業產品開發管理體系研究和推廣應用項目主要包括紡織企業產品開發創新理念、創新方法和創新工具的研究與推廣。該研究旨在建立紡織產品從功能需求到實現技術方法的產品開發效能數據庫,以降低產品開發成本,提高產品開發效益,到“十二五”末將重點在100家產品開發創新示范企業予以推廣。
紡織品色彩管理系統開發推廣項目,將重點完善色彩的標準化語言,總結近15年紡織品領域常用的色彩,以及色彩的流行趨勢、生產技術等。到2015年將初步建立紡織品色彩的標準化、系統化管理方案,并在一些大型紡織企業中推廣應用。屆時,色彩生產的可行性及對性能的影響將可以通過實驗分析來解決;在色彩管理的初始階段就充分考慮可能存在的問題,使用共同的色彩語言進行溝通,各環節在操作過程中采用標準化的管理方法使得各方對于生產要求都心中有數,從而保證色彩管理的高效率和高品質。
提升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在國際時尚領域的話語權是建設紡織科技強國的目標之一,因此加強紡織服裝及家紡產品流行趨勢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就顯得十分重要。通過這個項目的研究,將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研究系統、發布系統和應用系統;建立流行趨勢研究實時監測網絡;依托中國時尚同盟,強化流行趨勢研究成果的發布系統,提高中國時尚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