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為全球通脹負責?
世界正在陷入難以抑制的經濟沖突加劇;全球經濟體系呈現多元化結構,既有的治理機制難以奏效;傳統經濟意識形態面臨挑戰,世界面臨新的觀念革命……
這一切使得2008年金融危機成為上世紀70年代至今國際經濟關系最重要的分水嶺。為了應對這場發生在全球市場“核心地帶”的危機,作為國際首要儲備貨幣 的發行者,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先后通過兩輪定量寬松 的貨幣政策 ,來強行刺激經濟增長。而其他國家也不甘落后,開足馬力印刷鈔票,競相向市場上釋放大量的流動性,以此來給世界經濟打上一支“強心針”,其中表現最為搶眼的就是短期內出臺4萬億投資計劃的中國。
于是,一場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的最大規模的全球性通貨膨脹在2010年迅速上演。作為價格信號最敏感的晴雨表,黃金價格猶如斷了線的風箏 ,扶搖直上,紙幣四處泛濫,被棄若敝屣。而這一切都是打著應對金融危機 和G20框架下的國際協調行動這一美妙的旗號。
對于通脹與就業之間是否真正存在所謂的正相關,這一疑問還要有待進一步的考證,但至少歷史的經驗已經不止一次地證明,通脹是威脅社會穩定的頭號殺手,每一次的動用都將給社會肌體帶來更加持久的傷害,使得人們此后不得不花費異常昂貴的代價,來消化大規模通脹所帶來的市場秩序的紊亂和對社會結構的破壞。最為深刻的歷史教訓莫過于德國魏瑪政府因無力控制大蕭條所帶來的通貨膨脹,從而使整個世界陷入二戰的浩劫。而因為惡性通脹而倒臺的政府更是不計其數。因此,嚴肅的學者都認為,任何時候都不能將通脹這只“猛虎”放出牢籠,哪怕它能帶來短期的“興奮”。但歷史的記憶很容易被淡忘,政治人物總是會在關鍵時刻祭出通脹的武器,來渡過眼前的難關,從而給后來者留下一片狼藉。
今天,面對通脹所帶來的巨大社會壓力,世界各國政府不是去強行踩住貨幣發行的油門,而是相互指責,互相推諉,都認為是他國的貨幣政策推高了國際物價,最終將通脹“輸入”到本國,誰都不愿意承認自己造成了通脹。只有繼承了當年德意志銀行 反通脹傳統的歐洲央行,率先提高利率回收貨幣。在世界通脹肆虐的風口浪尖,歐洲央行表現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責任精神和專業精神。
在這場危機中,作為世界的頭號貨幣強國的美國,一直試圖通過精準拿捏貨幣政策,既盡可能對外“轉嫁”危機,實現全球性的財富轉移,另一方面又不至于令美元信譽掃地,威脅其國際貨幣霸權。通過中美兩國兩年的表現來看,美聯儲雖不能說步步都做得恰到好處,但總體也算比較成功。而受損最大的就是長期依賴美元的世界最大外匯盈余國——中國。
但是,即便如此,在過去兩年里,美聯儲持續實施的零利率與量化寬松政策的負面效應也逐步呈現,并開始“砸到了自己的腳”:除了備受國際指責進而傷害美國引以為豪的“軟實力 ”之外,最直接表現就是美元顯著貶值,在國際市場上的實際購買力受到嚴重吞噬,并且在國際社會形成了美元繼續下行的普遍預期。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多輪的財政刺激方案也導致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快速上升,引發了市場對美國國債信用風險的擔憂。最近,標準普爾首次將美國國債信用評級下調至“負面”。正是因為人們對美元資產未來價值的擔憂不斷加劇,一場拋售美元資產的國際行動正在靜悄悄地展開,其中就包括中國政府。
在美元遭遇重大危機的關口,美聯儲在4月底召開了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體現了其撥弄貨幣政策的高超技巧。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記者招待會,因為作為一個獨立的機構,美聯儲成立97年來一直標榜其貨幣決策的專業性,它既不需要聽命于總統,也不需要向國會匯報,因此就更不需要向公眾進行任何政策解釋。但是,在全球普遍對美國貨幣政策逐漸喪失信任之際,如果美聯儲再不公開澄清其貨幣政策走向,美元的國際地位將遭遇歷史性的滑落。
在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 宣布將繼續實施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直至今年6月底,同時,再次強調了強勢美元是符合美國以及世界經濟利益。這等于是向世界公開表明,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在今年6月底以后有可能得到改變,美聯儲將逐漸收緊貨幣,以重建美元的信譽。作為整個世界經濟的信號燈 ,美聯儲發出了積極的信號,但它能否轉化為人們對抑制世界通脹的信心,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