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硬著陸”可能性不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辦學術交流探討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目前宏觀調控總體沒有犯方向性錯誤,但“硬著陸”風險不得不防。未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可能下降
當前,對于中國宏觀經濟下一步走勢,國內外有繼續看好和悲觀看空的不同判斷,甚至有即將“硬著陸”和全面滯漲的推測。那么,目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究竟如何?面臨哪些問題和風險?可能的增速下滑究竟是“硬著陸”還是正常周期調整?該有怎樣的不同應對措施?7月20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學術交流午餐會”上,與會者認為,目前宏觀調控總體沒有犯方向性錯誤,因調控導致的中國經濟失速和“硬著陸”可能性不大,但“硬著陸”風險不得不防。未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可能下降。
經濟短期小幅回調
物價壓力趨減
此次學術交流會主講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室副研究員陳昌盛介紹,當前國際投行、基金組織以及評級機構對中國經濟前景多有唱空。其核心邏輯是:一方面,過度投資特別是危機期間的投資,可能引發產能過剩和效益下降,進而引發金融財政風險;另一方面,控制通貨膨脹采取的貨幣收縮政策,如果不到位,則有再泡沫化風險;如果緊縮過度,則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速明顯下降。經濟增速一旦下降,勢必進一步使地方債務風險加大,導致不良貸款增加,引發銀行系統性風險。如果再加上歐債危機、美國經濟減速、日本災后經濟恢復遲緩以及貨幣波動等因素,都將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導致中國經濟“硬著陸”。
“不管外界如何看或者出于什么樣的目的,我們當前應審慎對待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風險。”陳昌盛說,通過對當前經濟運行狀態剖析,他對短期中國經濟形勢有四個基本判斷:首先,經濟短期仍處于小幅回調之中,但下行的幅度有限,尚沒有出現系統性深度回調的跡象。國際經濟的下行也應該是一次幅度有限的調整。
其次,價格峰值臨近,下半年物價壓力趨減,但是降幅總體有限。過量貨幣對中國經濟和未來兩年物價的沖擊還將延續。
再次,目前宏觀調控總體沒有犯方向性錯誤,且調控的力度并非很緊,因調控導致的失速和“硬著陸”可能性小,但如果為保增長而放松調控,再度泡沫化的風險則較大。
最后,地方債務風險雖然嚴峻,但總體尚未失控,如果經濟不出現深度下滑,則短期發生系統性金融財政風險的可能也較小。
此次學術交流會評論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表示,由于當前經濟形勢非常復雜,各界對經濟“硬著陸”更多的是一種風險預估,而對“軟著陸”則可能是一種更大膽預測,換句話講,如果政策拿捏不好,硬著陸風險確實不小。
魏加寧認為,根據經濟波動規律來看,一般小繁榮過后都會有小調整,大繁榮過后則有大調整,目前中國經濟本身也需要進行一次大的調整。另外,中國當前收入差距過大,導致消費需求不足,生產能力過剩。而且,不少分析人士擔心美元走勢可能反彈,屆時會吸引中國資金外逃,再加上地方政府債務啟動容易、剎車難的風險,這些都可能成為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因素。
魏加寧說,經濟“硬著陸”風險不得不防,這需要更高超的宏觀調控藝術。
需解決好增長潛力和低效率問題
“短期內沒有那么悲觀,但中國經濟正處在重要的轉折點上,一些問題和風險需要重點關注和防范。”通過對中國投資效益下降、貨幣沖擊下資源配置扭曲、勞動成本上升對整體價格影響等方面的分析,陳昌盛針對經濟短期應對策略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改變信貸資金和投資向國有部門集中的態勢,是緩解投資效益下降系統性風險的必要舉措。第二,在實行貨幣相對緊縮的同時,要采取結構性減稅政策,降低中小企業的運行成本,鼓勵其投資和創新,提升我國整體經濟的活力和效率。第三,貨幣政策在未來兩年內宜保持適度偏緊,用時間換空間,消化過量貨幣沖擊。增強匯率的彈性,減少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物價壓力,同時減少因外匯占款的貨幣投放。第四,加快推進價格體系改革,減輕價格雙軌制對經濟行為的扭曲。在宏觀形勢允許的條件下,中國也許需要價格再次“闖關”。第五,必須疏堵結合,加快規范地方舉債和風險管理制度,制定償債危機應對方案,建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資產負債管理制度,完善我國宏觀風險管理框架。
學術交流會評論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方晉認為,只有看不見的風險才會造成社會恐慌,當前,中國經濟并不存在這種風險。而且,短期內經濟也不會出現“硬著陸”的風險。方晉認為,過去30年,中國經濟更多的是依靠改革開放取得了飛速發展,現在這種紅利已經消失,因此,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
學術交流會主持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當前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經濟中國內與國際、短期與中長期風險交織,但綜觀全局,需要理清兩個問題:首先,經濟增長的潛力;其次,低效率問題的暴露以及糾錯機制的建立。
劉世錦認為,未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可能下降,這將是一個考驗。同時,當前經濟形為中有一些低效率風險被掩蓋了,如何讓這些風險如何正常暴露,需要建立相關機制。另外,資源配置也存在問題,國有與非國有比例不均衡,這些都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