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新股要掌握適度原則
投資新股是股市中最容易獲利的投資模式。我是1995年入市的老股民,當時發行的新股渤海化工出現惡炒,從2.5元漲至8元以上,隨后的東方電機、洛陽玻璃都出現了投資者瘋狂認購和炒作的局面。我就是從那時開始注重投資新股的。后來,有了退市制度以后,我還發現新股是唯一不存在退市風險的板塊,因為新股剛剛上市的時候,大多業績優良,基本面狀況不錯,這更堅定了我投資新股的信心。
多年的新股投資,為我帶來了非常豐厚的收益,我買進的煙臺萬華、中信證券等,那都是翻著跟頭的漲。不過,話說回來,新股也不是包賺不賠的,我買的上風高科,浦發銀行從上市初期開始就一直下跌,也給我造成了一些損失。
為什么有的新股能夠春風得意,而有的新股卻會黯然失色呢?我發現新股走勢一方面與大勢走向有關系,另一方面市場過高的預期往往是導致新股走弱的主要原因。那些高開低走的新股都有一個特點,往往在上市初期,上市公司的宣傳活動做的很好,使得市場投資者普遍預期較高,因而在其上市之后紛紛買進。這種情況還會導致新股的持有者惜售心態嚴重,不愿賣出;由于主力資金無法有效收集籌碼,從而放棄對該股的炒作。
這種情況說明,新股上市之前不引人注意的,那些沒有過分的宣傳,沒有過高的預期,上市以后定位偏低的股票往往更有發展前途,煙臺萬華、中信證券等正是由于上市定位較低而成為強勁上漲的“黑馬”。所以,我認為投資新股一定要掌握好適度的原則,不僅要求新股的宣傳方面要適度,在新股的其他方面也要注重適度原則。
我還發現新股上市首日換手率過大或過小的都不好,一般來說首日換手率適中的更容易成為黑馬。
統計顯示,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換手率為50%左右,而那些在首日換手率高于70%的新股中,有三分之一可能會導致投資者虧損。相反在上市后介入仍可能盈利80%以上的股票中,極少有首日換手率突破70%的情況。當然介入首日換手率不足35%的新股,投資者往往也難以獲利。
在投資操作的過程中,我也遵循適度追漲的原則。我做過一個統計:1997-2004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收益率高達125%,可是上市三個月時的平均收益率僅為57.54%,這說明了新股上市首日的投機性很強,股價往往炒得比較高。所以,我很少在新股上市首日買進,而是在新股上市一段時間后,等待新股定位明確時再擇機介入。這樣投資風險最小,而獲利機會最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