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半年GDP增速全國倒數第二 產業結構模糊
上海市統計局近日公布的該市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GDP增長速度為8.4%,排名全國倒數第二。不僅如此,上半年該市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了12年來首次負增長,比去年同期下降5.8%。
上海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蔡旭初表示,“這跟各個地區發展階段不同有關,所以有不同的增長速度。”
上海研究區域經濟的許哲告訴記者,京滬兩大城市GDP增速放緩,是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必然,但其它導致GDP放緩的因素也不容忽視。比如,地方政府服務企業效率相對不高或是其中因素之一,這也是部分投資者選擇長三角其他城市,而不選擇上海的原因。
“大膽試、大膽闖的改革精神淡薄了”
最近,在浦東的地方論壇上,不少民眾對政府的運作效率提出質疑。其中,對于交通方面的質疑,聲音最大:2009年南匯區劃入浦東新區,當地政府發誓要在2010年年底全部打通8條南北斷頭路,到如今,卻幾乎沒有一條路完全打通。
這幾天,上海黨委機關報《解放日報》以“申言”名義發表社論,認為“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一時經濟增速相對慢一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因此而喪失發展的緊迫感。”
該社論直接取名為“舒舒服服不行”。同時語氣嚴厲地指出“現在在我們一些同志中,浦東開發開放初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氣減退了,大膽試、大膽闖的改革精神淡薄了。”
另外一個現狀,也同樣讓上海擔憂:當下來看,國企和外資企業仍然是推動上海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且由行政力量直接推動,而民企在上海尚未形成大氣候。
上海國企對多個領域行業的壟斷,多年來一直備受質疑。而外資,對于上海的經濟結構來說,從目前的宏觀形勢來看,似乎也開始成為不穩定的支柱。
據記者了解,某跨國IT巨頭在上海員工上千,但到目前為止,所有廠房和辦公全部是租賃,據這個公司一個主管稱,這個已經進軍上海數年的外企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跑。
這個說法也得到了其所在園區的主管部門的認同。他告訴記者,最擔心的就是這家企業“走人”。
也因為此,上海開始大聲疾呼發展民企。把外地已經發展壯大的民企拉到滬上來成立總部,這就是上海發展民企的主要方式。
不過,有專家指出,這種直接“摘人家成熟的果子”,已造成不少其他地方政府的不滿,“甚至會讓區域貧富分化更嚴重”。因為,上海發展民營企業總部經濟,所攻取的對象,大多是其他地區的大型民營企業,對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支柱作用。
“發展民企最主要的政府要提供公平的服務,只要有合適的土壤,民企肯定會發展起來。”他表示。
產業結構定位模糊
在產業和區域發展戰略上,上海似乎也陷入矛盾中。焦點之一是:要制造業還是要服務業?要什么樣的制造業和服務業?
受上海“兩個中心”戰略的影響,當地官方認為,只有金融、航運等現代服務業才能“救”上海。因此,各區縣開始一哄而上發展服務業,很多開發區都開始轉型做服務業。
上述專家則認為,在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服務業至上”的思潮影響了部分開發區的發展動向。但沒有現代制造業的城市,現代服務業一定很難發展起來,再說,現代服務業現在也不能一下子發展起來,制造業不能一下子“被拋棄”。
他進一步分析,制造業和服務業又涉及到郊區和中心區的關系問題,中心區發展現代服務業無可厚非,但現在上海確定的郊區新城,往往都是中心城區“白領”們晚上“睡覺”的地方,如何發展制造業?
該專家在調研中發現,現在上海郊縣都在宣城建立長三角某某總部基地,事實上,很多開發區的地理、人才優勢并不及蘇州工業園區,甚至昆山開發區,怎么能快速發展?
所以,作為推動上海下一步持續發展的重要陣地,郊區定位就顯得非常重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