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資金面仍吃緊 貨幣政策短期或難松動
僅僅過了兩周,公開市場單場資金回籠規模又從千億量級被打回到地量。昨天,央行在周二公開市場僅通過發行一年期央行票據回籠了10億元資金。而在兩周前,公開市場單場回籠量曾一度突破千億元的規模。公開市場操作“大起大落”的背后所顯現的是處于緊平衡狀態下的資金面。
盡管央行并未在7月份再度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但是整個7月份的資金面并沒有因為跨過6月底的“半年考”而出現絲毫松動,并且在7月中旬進一步趨緊。在銀行間回購市場上,隔夜和7天等短期資金價(1624.40,7.60,0.47%)格除了少數幾個交易日外,其余都在4%以上,最近一周則超過5%。
這與以往的情形構成了鮮明反差。在上半年的大部分時間內,即使出現資金最緊張的局面,前后持續時間一般在一周左右,而一旦度過了月末等敏感時點,銀行間市場的資金供給便立即恢復,資金價格開始迅速回落。而此次7月資金緊張局面持續時間之久遠遠超出市場的預期。
本月的資金面確實存在一些新增的需求。首先,隨著打新收益上升,新股認購資金規模較6月份增了一倍。其次,以銀行為主的央企紅利在7月份集中上繳。僅此兩項即在短期內給流動性增加了近3000億元的壓力。此外,隨著銀監會加大對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力度,機構擔心一旦出現表外業務轉為表內的狀況后,資金面將因準備金補繳而進一步加大壓力,從而更傾向于保持流動性,減少了市場的資金供給。
盡管這些新增因素只是臨時性的,有些還只是停留在心理預期層面,但是資金市場的反應恰恰說明,在流動性整體處于緊平衡的狀態下,任何新增壓力都有可能打破平衡,造成階段性資金緊張,進而對其他證券類資產構成壓力。上周債市大跌,其中就有部分機構為籌措資金拋售現券的原因。
而據多家業內研究機構推算,即使法定準備金率不繼續上調,當前的資金環境也未必得到改善。其原因在于,經過今年6次上調后,準備金率已高達21.5%,其“滾雪球效應”開始發酵。中金公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除非外匯占款出現趨勢性回升,或者央行開始下調法定準備金比率,否則資金面將一直處于緊平衡狀態,回購利率很容易因為一些幾百億當量的偶然因素沖擊而出現習慣性的沖高。
考慮到當前資金緊張局面,自上周起,公開市場開始收縮回籠力度,并于本周進行地量回籠,但這只是為了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而采取的權宜之計,并非貨幣政策發出松動的信號。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將穩定物價作為下半年首要任務。因此在短期內,緊縮的貨幣政策出現松動的可能性并不大,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資金面的緊平衡將成為一種常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