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信用調級緣何引發全球經濟“不測風云”?
信用評級:
“一語驚天下”
這是上世紀40年代以來世界評級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事件之一;
這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國債信用首次從頂峰跌落;
這次評級下調引發的全球市場動蕩,都源于一家叫標準普爾的評級機構。
一次信用調級,緣何能引發全球經濟的“不測風云”? (本報綜合報道)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曾說過:“我們生活在兩個超級大國世界里,一個是美國,一個是穆迪。美國可以用炸彈摧毀一個國家,穆迪可以用債券降級毀滅一個國家。”
這并非戲言,只不過這次的毀滅者變成了標準普爾。
幾乎一夜之間,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的頂峰跌落,全球股市頓時暴跌,未來全球經濟的走向罩上“迷霧”。而其幕后的“推手”,正是位列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標普近日公布的一份報告。在報告中,標普將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為“AA+”。另兩家主要評級機構穆迪和惠譽則對美國仍維持“AAA”評級。
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對全球經濟的強勢“話語權”從何而來?中國進出口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建業等專家分析,信用評級是一種“公信力產品”,信用評級機構被視為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至關重要的樞紐之一,掌控著全球債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定價權。
“誠信是經濟生活的基石,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尤其是在金融領域、虛擬經濟領域,信用話語權有著決定性作用。”上海市征信辦信用管理處處長胡愛軍說。
信用的特殊功能催生了信用服務業。隨著金融市場 的發展,金融產品和衍生品越來越豐富,信用評級的“看門人”作用也日益凸顯。
爭議:評級機構屢現失信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醞釀之時,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無一發出預警,等危機爆發后又慌張應對,加劇了市場恐慌情緒。
2001年美國安然公司破產之前,三大評級機構一直將其列為投資級,而在安然即將爆發危機前的第4天,卻將其投資評級連降三級,安然的信用評級迅速跌至投機級,進而引發安然的破產。
在2007年爆發于美國的次債危機迅速席卷全球的同時,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也受到了市場的強烈質疑。2002年~2007年,三大機構曾將大約3.2萬億美元的房貸抵押債券中的絕大部分評定為最高級別AAA;當危機來臨時,又迅速降低這些金融創新產品的級別,放大了危機效應,被國際輿論指責為“幫兇”。
三大評級的江湖地位
標普法國主管卡蘿爾·西魯說,這次市場太過看重評級機構。“我們不警告風險時挨罵,現在人們又說我們警告得過了頭”。
先來看下擁有純正“美國血統”的標普履歷:1860年,亨利·普爾出版了一本《美國鐵路及運河歷史》,旨在解釋美國鐵路公司復雜的財務狀況。不久后,亨利·普爾與其子一起創立了H.V&H.W.Poor公司。上世紀70年代,美國證監會認可標普作為 “全國指定評級組織”。該機構還擁有大名鼎鼎的標普500指數。
穆迪同樣來自美國。其創始人約翰·穆迪曾于1909年首創用字母對鐵路債券進行評級。到了1924年,穆迪評級已覆蓋接近100%的美國債券市場。
惠譽則是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中唯一的歐資國際評級商。其總部設在紐約和倫敦,1913年由約翰·惠譽創辦。該公司97%的股權由法國FIMALAC公司控制。
標普、穆迪和惠譽三公司壟斷了國際評級行業。前兩者所占市場份額各為40%左右,惠譽市場份額約14%。
美國降級的幕后推手——
標普“三劍客”
據《紐約時報》報道,決定下調美國評級的主要有三個人,分別是標普主權評級總負責人David Beers,他的副手John Chambers,以及美國、加拿大和百慕大地區評級分析師Nikola Swann。當地時間上周五,正是他們和美國財政部官員商議降低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事宜。財政部官員稱,不能與分析師達成一致。幾小時后,美國就被降級了。
反思
中國的信用話語權在哪?
中國信用評級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真正進行大規模債券評級尚不足5年。相比老牌的評級機構,目前中國評級機構的國際影響力不夠,中國作為債權國,應該爭取國際評級話語權,支持本土評級機構發展,參考本土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進行投資決策,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統一的信用評級從業機構認證制度。
德擬組建歐洲評級機構
據新華社電 2009年12月,惠譽、標準普爾和穆迪“三巨頭”相繼宣布調低希臘主權信用等級,揭開了希臘債務危機乃至歐洲債務危機的大幕。此后一年多,“三巨頭”更是在歐洲呼風喚雨。德國領導人紛紛呼吁建立歐洲自己的評級機構。德國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眼下正與黑森州聯邦政府、德國證交所等接觸,打算建立一個歐洲評級機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