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宣布出售131億建行股份 將賺33億美元
8月29日晚間消息,美國銀行(BA C )周一宣布,將出售其在中國建設銀行的一半股份,即131億股,預計將賺得33億美元,美銀方面稱此舉旨在加強其資本基礎。市場預期,此交易將在下月底之前完成。
一位銀行業分析師表示,國際投資者重新配置中資銀行股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對地方融資平臺風險的擔憂,另一方面也因為自身補充資本的需要。這位分析師認為,國際投資者從國內銀行的抽身退出潮或將初現。
風險預期和資本壓力促發減持
“目前,國際投資者看空中國銀行股,與國內分析師存在較大的分歧,主要是在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的判斷上。”中德證券銀行業分析師佘閔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標普金融機構評級董事廖強認為,基于過去兩年銀行業信貸資產的強勁增長,以及政府刺激計劃導致相關貸款標準下降而削弱了銀行資產質量,中國持續緊縮政策的疊加效應,未來三年中資銀行資產不良率或將上升。同時,由于未來政府換屆等原因,地方融資平臺等問題可能不會在短期內激化暴露,但未來風險隱患大。
另外,商業銀行資本新規也加重了外資行資本壓力。根據“巴塞爾III”的規定,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應為7%、一級資本充足率8 .5%、整體資本充足率10.5%。其中,被列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美國銀行等還被要求額外增加資本充足率,幅度可達2.5%。這意味著,美國銀行2016年前須將一級資本充足率提高并保持至9.5%。截至6月30日,美國銀行半年報顯示,其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較上年末下降了0.24個百分點。一旦美國銀行沽出建行5%左右的股份,那么其資本充足率將得到有效補充。
此前,美國銀行考慮出售美林部分業務以補充資本,但最終該方案被C E O莫尼漢公開否認,“由于中資銀行融資平臺風險隱憂再加上目前存在尚好的套利時機,因此美國銀行不得不在權衡輕重之下選擇出售中資銀行股。”國泰君安一位銀行業分析師認為。
淡馬錫或接手建行股份
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美銀減持建行是意料中事,最重要是該批股份已洽買家接貨,故認為對市場沖擊不大。”盡管買家身份尚未公布,有消息人士稱是新加坡主權投資基金淡馬錫,但這并未得到證實。在美銀談判的各路買家中,還有美國、中國、馬來西亞和中東等國主權財富基金和機構組成的團體,因此不排除其他買家“入選”。
事實上,今年7月5日,淡馬錫已在二級市場大手出售部分持有的中國銀行及建設銀行H股,合共套現280億港元。這是自四大國有銀行上市以來,淡馬錫最大規模的減持行動。“如果目前再有淡馬錫接手,不排除有其重新配置資產的可能性。這就印證了上次淡馬錫對建行的減持是技術上的調整。”去年中國銀行業增資擴股時,淡馬錫全額注資中行和建行超過30億新元,丁瑋表示,“去年我們超額配置了,基于投資平衡的策略,所以今年會賣掉一部分。”根據淡馬錫近期發布的2010年年報,自2002年3月31日淡馬錫將投資組合重心轉移到亞洲之后,其在過去九年取得了21%的年化回報率,回報相當于原投資的5.5倍。如今,正值淡馬錫投資策略重新定位之時,大舉拋售內地銀行股讓市場擔心其對中國銀行業整體看法轉向。
超額收益的回報是外資機構套現的一大基礎。北京銀行副行長趙瑞安曾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外資機構入股中資銀行其實是“掠奪式的投資”。他舉例說,“北京銀行剛剛上市,發行價是12.5元,荷蘭IN G集團入股北京銀行的價格是1 .95元,其收益難以想像。”他承認,引入外資后,北京銀行得以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但是,“引入外資應該是一個公平的價格。這樣能夠保證我們銀行業健康發展,也能夠讓外資合理地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而不至于出現掠奪式的投資”。
國際投資者戰略性退出
自2005年以來,中國銀行業正式迎來股份制改革,同年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分別斥資25億美元和14.66億美元購進了建設銀行9%和5.1%的股權。此后2008年11月,美國銀行完成了與匯金公司的相關股份的交割,美國銀行再增持建行195.80億股,持股比例上升至19.13%。
就工、中、建、交四大行而言,當年均參與注資的國際投資者中,目前,美國運通持有6 .38億股工行股,占其總股本0.18%;僅亞洲開發銀行持中行 股 約3 .0 4億股,占其總股本0.11%;美國銀行持建行約255.8億股,占總股本10.23%,富登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屬淡馬錫旗下公司)持建行股141.31億股,占總股本5.65%;匯豐持交行104 .82億股,占總股本18.63%。
長遠來看,建行行長張建國認為,美銀會長期持有建行股份至少5%。另外,建行與美銀第一步7年期的戰略合作在2012年年底結束后,雙方將會在人民幣跨境結算、跨境股權投資和并購等領域商討業務合作的可能性,預計近期雙方將達成新的戰略合作協議。佘閔華預計,下半年銀行股整體趨勢預計仍然是穩定的局面,整體上不會比上半年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