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菱科技遭遇偵查門 遭誣陷還是真有其事?
今年二次發行的八菱科技在剛剛結束科技實際控制人、公司董事長顧瑜因涉嫌職務侵占罪已經被南寧公安局立案。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投資者對此亦非常關注,八菱科技董事長真的被立案調查了嗎?公司是否在招股書中存在故意隱瞞此事的行為?
而11月4日,一位接近公司的知情人士對中國資本證券網道出了另一番“真相”。
南寧公安局已經撤銷立案?
八菱科技曾在今年4月11日首次獲得發審委通過,但6月因詢價機構不足而宣告發行失敗,成為A股歷史上首家中止發行的公司。不過,八菱科技選擇重新上路,在今年10月再度過會。
11月4日,有媒體表示通過記者在南寧的調查證實,八菱科技實際控制人、公司董事長顧瑜因涉嫌職務侵占罪已經被南寧公安局立案。并附上了南寧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一大隊的一份《立案決定書》照片。
該媒體表示,上述案件為八菱汽配廠眾多因不愿意被其侵占股權的職工股東們集體控告八菱汽配、八菱科技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顧瑜因涉嫌利用職權徇私舞弊、剝奪職工股東發起人的權利、強行安排其成為被代持人員、不允許參加股東會議以及謀取非法收入、侵占八菱汽配件廠廣大股東的財產、竊取南寧八菱汽車配件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股權等經濟犯罪。經過公安機關兩年多時間的審查, 顧瑜涉嫌職務侵占并且該案件符合立案條件,才做出了立案偵查的決定。
然而,11月4日,一位知情人士對中國資本證券網表示:“目前南寧市公安局內部在查這個事情,并且南寧市公安局也認定顧瑜不存在犯罪事實,已撤銷上述立案。”
八菱汽配職工股東不甘心?
“八菱汽配職工股東認為自己利益受損,到各個部門舉報,也去向公安局舉報了。再通過媒體的傳播力,將此事散布出去。”上述知情人士的一番話,揭開了八菱科技的持續的內部紛爭。
這段紛爭早在4年前就已埋下。
在2007 年和2008年,當時,為明晰股權,八菱科技和八菱汽配曾對其歷史上復雜的職工出資和代持股份行為進行了清理。但200余職工股東最后只有26人參與了配售,并產生了503.8萬股“剩余”的股份。
剩余股份的出現被媒體解讀為一種“預謀”。深圳電視臺財經評論員朱雁峰對此曾表示,公司定價還算合理,但是為什么會出現認購不足,這里面不排除幾種情況:第一,企業內部的員工在了解公司的情況下,不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對公司缺乏信心,放棄認購。第二,公司股份未來的歸屬已經在2008年就確認了,早就內部確認這些股票是通過這種方式虛晃一槍,然后流入大股東的口袋。第三,就是天曉得這504萬股究竟是誰的。
“這些職工股東的舉報,各個部門對這些問題都是多次核查過的,并已經做出了明確答復。但想不通他們為何還要窮追不舍?可能是達不到他們的利益要求吧。”上述知情人士如此表示。
是否虛假陳述目前難判定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發行人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尚未有明確結論意見的情形。
因此,有媒體指出,顧瑜作為八菱科技的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因涉嫌犯罪已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且發生在八菱科技過會以后,已經構成影響公司公開發行條件的重大事項。而公司近月兩次發行,卻在公開披露中對此風險只字未提、虛假陳述、欺騙投資者、刻意隱瞞這一影響發行上市的重大事項。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但八菱科技也好,實際控制人顧瑜也罷,關鍵是他們是否也收到或者知曉有這份《立案決定書》呢?倘若他們并不知情,又如何在招股書中體現?因此,現在還很難判定公司虛假陳述、故意隱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