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歐債危機局部風險加大 但不會大規模蔓延
隨著葡萄牙、匈牙利和比利時的主權評級接連被下調,以及德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飆高,歐債危機進一步加劇的噩夢已經成為現實。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周弘認為,歐債危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歐洲經濟失衡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連環爆發的結果。
“未來個別重債國局部違約風險加大,存在著債務重組的可能性,但并不會大規模蔓延。”她如是表示。
政府和金融系統困難重重
周弘表示,歐盟整體的經濟基礎依然雄厚,現代化、工業化程度非常高,人民的富裕程度也仍舊很高,但是政府和金融系統困難重重。
一方面,歐洲財政狀況長期失衡。“歐洲國家政府開支普遍高于政府稅收,1999~2006年歐元區政府債務占GDP平均比例在65%以上,而歐洲南方國家則存在稅收漏洞過多。”周弘稱。
另一方面,周弘認為,由于歐洲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歐洲境內的產業出現明顯的移動和轉型,使得一些國家的產業空洞化,經濟增長主要靠國內需求拉動,歐洲重債國普遍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
同時她還指出,歐元區本身存在制度缺陷,即統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無法互補,以至于歐盟受到制度和授權的影響反應遲緩。
上周,德國國債拍賣的疲軟表現無疑更加激化了市場對歐元未來的擔憂。
周弘指出,歐債危機暴露了三大問題。首先,資本和生產的流動日益不受國界約束,不斷地向能夠最小化成本的地區流動。其次,政府失去對資本的控制,但卻受到社會的制約,決策和治理體制不能適應全球市場的需要。最后,靠金融資本的增長方式取得的虛假繁榮在危機到來后迅速破滅。
求解“量化寬松”?
“歐盟治理會穩步推進,但是不可能‘大躍進’。目前緊迫的問題是重建市場信心,降低債務融資成本,穩定銀行系統,擴大出口并創造就業。”周弘表示。
她認為,如果相信歐洲是往前走的,不可能解體的話,我們有可能看到歐元區通過量化寬松解決危機的情況。
對于歐洲未來的發展方向,周弘認為,一方面需要對債務狀況不好的國家施加強大壓力,迫使其縮緊財政,力行改革,提高競爭力,即使要冒經濟衰退的風險。而另一方面則是進一步“歐洲化”。“進一步歐洲化,取決于德國態度。”周弘表示。
另外,周弘還指出,2012年歐洲會有很多到期債務,國際資本的沖擊不會消失,歐洲會持續動蕩。而與此同時,歐洲經濟治理和歐元區重債國的緊縮將同步進行。
“明年,德國、丹麥等北方國家會加強投資增長,而南方國家則會大量尋找各種各樣的機會,包括出口、融資、吸引外資三個方向。”周弘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