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察:何必諱言“救市”
資本市場需不需要“救市”其實是個偽命題,任何一個市場當它發展偏離一定軌跡之時,都會受到政策的調控,海外市場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后“救市”政策持續有之,而境內樓市受到“平抑”政策壓制也持續有之,因此當一個市場運行軌跡偏離過多之時,無論是“救市”還是“抑市”政策肯定會存在,這對于投資者判斷投資趨勢是極其有幫助的。
發達經濟體是誕生金融海嘯的震源,但無論是美股還是歐元區市場,在去年和今年的表現都優于A股,這背后是否有著“救市”的痕跡呢?境內樓市“平抑”政策自去年上半年便初現端倪,但無論是開發商還是購房者,直至今年上半年樓市滯漲之際,仍然呈現出“看多”大于“看空”的趨勢,溫州、鄂爾多斯等地諸多“高跑跑”事件背后的導火索就源自對樓市趨勢的誤判。由此可見,雖然今日的A股仍然低迷,但是從政策的趨勢而言,并非“抑市”而是“救市”。
A股現在的熊市確有偏離正常軌跡之嫌,“多頭”就像年初的樓市“空頭”一樣很無奈,例如龔方雄就沮喪道:“前一段時間,一些中國公司的股票遭到了甩賣,有人說老外在唱空中國,實際上最先唱空中國的是A股,美債危機、歐債危機以來,截至目前道瓊斯指數還是漲的,標準普爾指數也沒怎么跌,西班牙、意大利股市的跌幅,實際上也比A股少,而去年全球股市上漲時,A股卻下跌了15%”。
如今政策已經出現了拐點,通脹和樓市的向下拐點同樣也意味著緊縮政策松綁的拐點。更重要的是,資本市場投資功能的完善正被提上議事日程,畢竟再過15年中國也將步入老齡化社會,在此期間資本市場的投資功能勢必將優于融資功能,牛市不應該是“奢飾品”而是“必需品”。近日證監會已就推動養老金、公積金等投資股市和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并在研究出臺一攬子稅收優惠政策,該項俗稱中國版“401K計劃”的規模可達人民幣4萬億元,2009年的“4萬億元”是針對實體經濟的,現在的“4萬億元”是針對資本市場的,難道這不是“救市”政策出現的拐點嗎?因此現在“看空”A股可謂是常識性錯誤。
不過市場同樣還會有擔憂的聲音:“養命錢這頭鱷魚進入A股會不會變成壁虎再走出來?”市場的擔憂是有道理的,解決新股高價發行的難題是否可以借鑒“渾水公司”的模式?在被攻擊公司眼中“渾水公司”是魔鬼,但渾水公司同樣帶來了“中概股”在美股市場的低價發行和低估值流通,如果“渾水公司”模式能夠被合理運用,那么對于融資者而言是魔鬼,但對于投資者而言卻是機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