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用成長的力量撬動信息社會進程
它悄無聲息的來到你的身邊,成為你身邊必不可少的原素;它改變了你的工作和生活,讓你有了新的行為方式。無法拒絕,不可改變——因為整個世界都在變。它就是電子商務,它早就來了。2012年3月1日, IDC與阿里巴巴集團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關于電子商務生態影響的白皮書,用大量事實和數據證明:電子商務用無限成長的力量推動了信息社會的進程,甚至改變著周圍的一切。
電子商務,新形勢下的必然
“在這個新興社會中,信息和知識可以通過世界上所有的網絡存在、交流、共享和傳播。”——《2003聯合國信息社會原則宣言》。
你敢想象嗎?——離開計算機我們會如何工作?
沒有互聯網你該怎樣打發寂寞?
沒有信息技術業務怎么開拓?
頭疼的是,習慣網購的朋友會沒辦法購物。
是的,信息社會的“分子”已經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像離不開空氣一樣離不開它。
當信息成為比物質和能源更重要的資源,當以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為目的信息經濟活動迅速擴大,當時代進入以計算機、微電子和通信技術為主的信息交流平臺,我們便身不由己的邁進了信息社會的全新時代。
這個“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產業為支柱,以信息價值的生產為中心,以信息產品為標志”的新興社會,以快馬加鞭之勢撲面而來,它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模式、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結構、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
世界改變了我們,正處于工業社會中后期的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正處深化之秋,或多或少給國人的心理帶來一些影響,投資和消費減弱。
我們也改變了世界,IDC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網民在線購物交易額達到7849.3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66%,遠遠超過同期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11.6%。
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信息社會下的必然。
2012年3月1日,國際數據公司IDC與阿里巴巴集團研究中心在京聯合發布的《推動信息社會進程》的白皮書中指出:“中國電子商務通過對個人、產業、經濟乃至社會的影響,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成熟,加速信息社會的進程。”
如此快速的增長速度讓其成為中國信息經濟的基礎設施,其實電子商務早就得到了政府的重視:中國“十二五”規劃中曾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推動面對全社會的信用服務、網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撐體系建設。”
“我們正處在轉變的過程。”在新聞發布會上,IDC行業研究與咨詢服務部研究經理黃林指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形式。
“當前中國從工業社會像信息社會過渡一個結果,中國從最初農業經濟到現在當下工業經濟的后期,現在正在向新型經濟轉變。從我們當初是依靠工業、制造業、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我們的經濟,現在我們的經濟必須要依靠知識經濟,計算機、互聯網來發展。”
不錯,電子信息的令人咂舌的速度不得不讓我們緊隨其上。
鏈條影響,加速信息社會進程
“我們以前預測非常保守!”
IDC中國副總裁武連峰用“保守”一詞來表示低估了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
“我看了一下08年底,09年初我們出的報告,那個時候我們預測2011年的時候,我們當時預測整個個人網絡交易額大概只有4千億左右。今天2011年已經達到7800億,這個數字我們以前預測還是非常保守,雖然以前預測增長率超過50%的增長,跟傳統IT已經有10倍的增長,但是我們預測還是非常保守。”
它的確超出我們的想象——
2009年,IDC在對電子商務系統進行研究時,還局限于對產業鏈的影響;
2010年,開始更多的強調電子商務對中國經濟的復蘇功能;
2011年,已經演變為整個行業對信息社會的推動。
“這個影響會越來越大。”武連峰對此體會深刻。
我們再來看一個對比:如果拋開電子商務,與歐美相比,中國尚未完成工業化進程;但是因為互聯網等信息技信的同步引入,中國與歐美是同步開始信息社會進程的。
白皮書指出:“從電子商務服務生態與信息社會進程關系來看,其演進的過程與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發展的進程環環相扣。從最初萌生的交易服務,到隨后出現的支撐服務、衍生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生態從90年代到現在,經歷了啟蒙、企業化、產業化、社會化四個階段也順應了工業社會大發展,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到加速進入信息社會的中國社會發展進程。”
毫不夸張的說,經過這些變革后,電子商務服務已經成了典型的產業倍增器:信息化手段改造了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效率,提高了客戶價值,進而帶來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
拿淘寶網的創業型企業“七格格”為例,就是運用電子商務與資本的力量,輕松實現了大規模的定制。作為一個典型的輕公司而言,七格格掌控的是設計和銷售環節,而制造環節由代工廠來完成,七格格專門成立了數據挖掘部門,從而可以輕松對熱銷度、翻單可能性、買見意見進行分析和統計,并利用這些分析結果進行設計和生產。
加上專業設計師的配合,七格格每個月最少可以推出100至150個新款,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一般翻單率達到70%以上,存率僅在3%以下。
這只是微觀的事實,從宏觀上,電子商務服務可顯著促進經濟發展。到2013年,網絡零售服務業將撐起超萬億的網購交易額。
同時,電子商務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電子商務服務的出現,不僅帶來了個人的彈性工作、SOHO和數字化生活,提升了白領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水平。另外,產生了社會資本擴散。
有目共睹,電子商務已經形成了一條以交易服務、支撐服務(物流等)、衍生服務(咨詢服務等)為關鍵環節的生態鏈,這條生態鏈無時不刻不在推動著社會經濟和信息前行的方向。
深度思考:如何促進業態成長
IBM最新上任的總裁弗吉尼亞·羅曼提指出這樣的一個觀點:“大數據是信息化社會,或者叫這個時代下一個最大的自然資源。”
注意,她提到的是自然資源,而不是科研資源。電子商務已經初具規模,在運作中自然也就擁有大規模的客戶及資源數據。
“電子商務不是一個單一途徑,他一定是一個生態。”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企業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呂本富(微博)如是說。
當電子商務不是單純的形式,而是以發展的最自然的形態展現在我們面前時,它涉及的話題就已經不僅僅是電商領域的問題,正如前文所言,它帶動了以電商為中心的物流、信息咨詢、廣告營銷等產業的發展。
然而,自然的規律永遠是優勝劣汰。
電子商務這條生態鏈里,經營者們不但要拼誠信,拼物流,而且還要拼狀態。
呂本富指出:“每一個問題,我們都是被動迎接,物流問題來了,抱怨不行,而是直接解決物流問題,但是這些都是被動迎接。未來這些環節,我們能不能主動迎接,我覺得應該各家電商應該思考的。”
同時,IDC中國副總裁武連峰也給電子商務提出了新的考驗:“IDC最近4個方面的技術,包括云計算、社會化、移動跟大數據和商務智能。其實云計算和電子商務結合,可以給整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提供非常好的基礎設施。另外,移動也能夠跟社會化一樣,整個在電子商務未來生態系統,以及對新型經濟普及,在社會上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大數據和商務智能也是被商家更好滿足用戶的需求,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除了新技術的融合,電商同樣需要政策的扶持,電商用成長的力量推動了信息社會的進步。而電商的發展,也需要整個社會給予其滋長的土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