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作坊應該如果應對現代化、規模化的沖擊
衣食住行,衣在首位。紡織行業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一直處在欣欣向榮的階段,但近年來,紡織行業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樣,牛塘鎮厚恕村的家庭紡織作坊也面臨著現代化、規模化的沖擊,他們將如何在夾縫中生存?
不斷淘汰的紡織作坊
牛塘厚恕村,離湖塘很近,當湖塘鎮的紡織業蓬勃發展時,那里也曾繁榮。“90年代末的時候,手里稍微有些閑錢的人都開始進軍紡織行業,那時候一臺老織機也要上萬元,一臺全新的小劍桿要5萬元,還要租廠房,前期投資挺大,但大家都還爭先恐后的弄紡織。”紡織廠老板楊志平回顧當年辦廠時說道。
據了解,10多年前,厚恕村當時辦紡織的家庭不下30戶,很多村民都放棄了原來的行當,買織機自己當老板。錢少一點的家庭就買6-臺、8臺織機,投資20-30萬,錢充裕一些的家庭自然投入得也就更多。走在村里,耳邊不斷回蕩的便是紡織機“咔咔”的織布聲。
而如今,依然在從事紡織的只有楊志平和楊鳳毛兩家。楊鳳毛阿姨已經60多歲,她告訴記者,這兩年紡織的利潤越來越低,房租等各種費用還不斷上升,自己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房子、織機都是自己的,減少了一大筆開支。以前做紡織的很多村里人都只能再次轉行,做木匠的還是回去做木匠……
“老板就是工人”
“紡織是一個基礎行業,雖然有淡季旺季,但只要做總是會有賺的,現在最麻煩的就是工人了,請工人、管工人是最吃力最頭疼的事情。”楊鳳毛無奈地說。
厚恕村雖然里武進中心城區很近,但仍不在商業圈輻射的范圍內,而距離牛塘街上也不近,工人都不愿意來。為了吸引工人,一名負責10臺劍桿的工人,楊鳳毛給的是12臺的工資。如果沒有活干,工人依然可以拿到工資……如此這般,有時候依舊找不到工人,60多歲的楊鳳毛還要親自上陣,幫助維持正常生產。
“現在,外面說說我是老板,其實我就是工人,不僅做工人的活,工資也和工人差不多。”楊鳳毛說著,伸出自己的手,兩只手的虎口處都是通紅的,剛剛退去一層皮。她告訴記者,這就是近兩天疊布疊的,原本的修布工懷孕了,而疊布是體力活,怕出事,只能讓她回家休息,一時間請不到人,只能自己做。手磨掉了一層皮,腰也吃不消了。
而這樣一年辛苦下來,每臺織機的收益大概是5000元,20臺織機差不多10萬元,要是除去給工人的吃住費用,也就5-6萬元,和一般的工人差不了多少。
“想轉型,但經濟實力有限”
對于未來的發展,楊鳳毛只能說有心無力,而楊志平也是如此。“現在劍桿已經是漸漸淘汰了,市面上已經沒有新機器流通了,現在都要換噴氣織機了,可一臺就要幾十萬,而劍桿賣出去又不值錢,想轉型,但也沒經濟實力。”楊志平說。
從目前來說,楊志平和楊鳳毛最想做的便是維持現在的生產經營,讓自己不被淘汰。“現在專門做加工,不用本錢,風險更小些,等到行情更穩定時,嘗試著自己接單,這樣可以多積累資金,然后再翻新機器。”楊志平如是說。
除了降低投資風險以外,楊志平和楊鳳毛都認為安撫好工人是最重要的,在楊志平的生產車間內,地面整潔,飄飛的灰塵很少。此外,車間里還安裝了空調,避免了夏季的高溫。工人都是包吃包住的,楊志平和家人住在一樓,住在離紡織車間最近最吵鬧的地方,而將二樓、三樓安排給工人居住,希望他們能夠睡個好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