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針織服裝企業積極推進轉型升級求發展
寧波是“紅幫裁縫”的誕生地。寧波人在百年中國服裝史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如今,寧波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基地。
在所有大門類中,服裝、針織以及家紡在全國產業最集聚、總量最大、最有優勢和最有影響力。今年以來,在復雜的國際經濟和出口承受巨大壓力的環境下,“新紅幫人”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幫助下,用勤勞與智慧,一針一線織就出了新篇章。
寧波麟和紡織品有限公司(簡稱“麟和公司”)只有200余人。走進該公司制衣車間,工人們正忙得熱火朝天。總經理王凱斌伸手抹了一把汗,他說:“今年我們又新增了一個車間。設備也全都配齊,過兩天就開工。”目前,該公司的廠房比原先擴大了一倍,銷售額也是蹭蹭地往上竄,從500萬到1200萬,再到2700萬,在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麟和公司站穩了腳跟兒。
麟和公司主營針織服裝產品。其中,童裝占了較高的比例。提到童裝出口時,王凱斌十分感慨:“去年我們有一批出口到南美市場的童裝,因為面料中的化學成分超了3%,被退了回來。”
質量安全是企業的生命,廠房車間擴大,只是搭個骨架。為了提高產品質量,麟和公司從原輔材料開始,把握質量關,通過測試克重、色牢度、扭轉率、縮水率等物理性能,初步確定面料質量,再由檢驗檢疫部門的專業實驗室進行甲醛、偶氮、燃燒性能及總鉛含量等化學性能檢測,確保面料100%安全。甬城辦輕紡科科長蔣勇告訴筆者:“國外的技術法規層出不窮,企業必須從根本上提高質量意識,現在多做一道工序,以后就能省很多麻煩。”
“是檢驗檢疫給了我們信心。”采訪中,王凱斌對去年寧波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王松青來公司調研的場景記憶猶新,“當時我們把企業發展需求一五一十地反映出來。沒想到所有政策很快就都下來了。”寧波局甬城辦事處根據麟和的實際情況,將其列為首批特別優惠企業,出臺了《關于減免部分出口工業品檢測費用辦法》。去年,麟和公司全年的測試費及相關規定費用共計約7.5萬元,今年預計可減少一半,減負效應明顯。
在不拼企業拼產業的時代,不僅要構筑堅硬的基石,更要向金字塔頂端發展。近年來,寧波的服裝企業一直在積極探索轉型升級。這也使寧波從一個服裝生產大市逐漸邁向服裝設計強市。
寧波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申洲集團”)是中國最具規模的縱向一體化針織制造商,集織布、染整、印繡花、裁剪與縫制四個完整的工序于一身,產品涵蓋了所有的針織服裝。2005年11月,申洲集團在香港成功上市。利用股市籌集的1億美元資金,申洲集團從歐洲引進了全球最先進的設備,在布匹的經線和緯線中融進了一系列自主創新的技術,針織業競爭力一舉躍升至國內行業第一,申洲集團也由此成了全國最大的針織生產企業。
去年1月,針織服裝開始納入法檢,申洲集團已有的生產模式面臨新的挑戰。針對企業產品批次多、生產周期短、交貨急的實際,檢驗檢疫部門對該公司采取了“一企一策”的檢驗監管措施。
{page_break}
“公司年出口額達90億元,應急批次占了六七成,物流運轉速度很快,只能是車等貨,不能貨等車。”申洲集團報關科王偉說。對此,寧波局甬港辦事處主任鄔建煙表示,檢驗檢疫部門設置了“綠色通道”,為其提供優先傳遞單證、優先審單、優先放行以及應急出口批提早申報的便利驗放模式,確保單子不積壓,貨物零庫存。
在采訪中,企業普遍反映,目前針織服裝原輔料漲價趨勢明顯,東南亞勞動力市場搶灘嚴重,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壓力。“為了控制成本,我們必須提高效率。”申洲集團副總經理陳嵐介紹,“我們從接單到交貨,一般周期是45天,而業界普遍都是三個月。這可以節約倉儲及物流的成本。”寧波局充分運用誠信、分類管理、“三管理”等信息化系統平臺,降低企業電子監管攔截率,加快了出口產品核放速度。申洲集團從三類企業一躍成為一類企業后,攔截率由20%下降為5%。
服裝是寧波城市個性化名片。寧波局的個性化服務,讓這張名片變得更加亮麗。擁有上千家規模以上紡織服裝生產企業、銷售產值超千億元的服裝大市,正在向著服裝強市快速轉變,用26個中國馳名商標、20個中國名牌、10家以上進入全國服裝百強的成績單傲視全國產業集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