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血汗工廠反觀中國傳統制造的現狀
知名奧運贊助商——“三道杠”阿迪達斯身陷“血汗工廠門”而遭奧組委的調查,在引得輿論嘩然的同時,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啟示,即繼續走“斯密型經濟增長”模式的道路已經行不通。
2012年倫敦奧運即將開幕,不和諧的聲音此刻卻傳來:奧運贊助商——阿迪達斯身陷“血汗工廠門”而遭奧組委的調查。顯然,體育健兒們積極備戰臺上拼殺的背后,臺下贊助商們也秉承并發揚著“更精、更摳、更黑”的賺取之道,大有與“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一決高下之勢。
但本文要談不是這些。從孟加拉國到柬埔寨,阿迪達斯并非第一次被爆出“血汗工廠門”。在筆者看來,阿迪因“血汗工廠門”對中國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啟示更值得關注。
自2008年那場經濟風暴以來,歐美經濟紛紛萎靡不振、中國GDP則躍居“世界第二”、其經濟地位也一再被外媒渲染:“金磚”、“救世主”這樣的高帽已經讓中國有些飄飄然。但中國決策層應該十分清楚,房地產與人口紅利在其經濟飆升當中所扮演的地位。事實上,這樣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敲響了警鐘:前不久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二季度GDP僅錄得7.6%的增幅,逼近7.5%這一警戒線水平。而阿迪達斯因“血汗工廠門”而遭到奧組委調查,則再次敲響中國警鐘。
簡單來分析,阿迪“血汗工廠門”事實上暴露兩點重要的信息:一是依靠人口紅利獲得超額利潤的勞動密集型增長模式并不為世界所廣泛認同;二是隨著東南亞等國的開放,中國“世界工廠”的帽子可能不保、外資大規模逃離的風險也與日俱增。
從血汗工廠這幾個字,已經能夠看出奧組委對于阿迪達斯的鄙視;放大來看,即為對過度依靠人口紅利獲得超額利潤這一增長模式的不齒。回顧歐美每一輪經濟增長,依靠的無不是科技發展和制度創新,而勞動密集的潛臺詞,實際上是科技創新的相對貧乏,在貿易全球化的今天則更是對其他國家工作崗位的搶奪,自然難以獲得世界足夠的尊重。而且勞動密集型經濟體的運作模式容易加大貧富差距,從而滋生各種社會矛盾,也并非西方普世價值所推崇的。因此可以看到,盡管中國工人以勤勞的雙手為不少國家提供了廉價的消費品,但“中國制造”仍然如同一個低賤的標簽,甚至于某些政客屢屢借題發揮。
中國當然可以無視外界的異樣眼光,仍然沉浸在作為“世界工廠”的喜悅當中,但問題在于,隨著東南亞等國的逐漸開放,中國“世界工廠”的帽子可能不保,外資大規模逃離的風險也將與日俱增,加劇中國經濟下行風險。
以本次阿迪“血汗工廠門”為例。據了解,阿迪達斯為其生產倫敦奧運會特許商品的柬埔寨服裝廠工人支付的工資僅為每周10英鎊(約合100元人民幣不到)。即時這些工人如阿迪方面所言每月能夠拿到130美元,這樣算起來月薪也不過1000元人民幣左右。顯然,中國傳統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不復存在,而且隨著東南亞等國的逐漸開放,這種趨勢將更加明顯。
自從宣布“重返亞太”的整體戰略以來,美國就開始加速在東南亞國家的布局與滲透。近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密集造訪法國、阿富汗、日本、蒙古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埃及和以色列9國,基本上是在“圍著中國轉圈”。很明顯,造訪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以及此前的緬甸破冰之旅,都已凸顯其正在尋找能夠在東南亞區域替代中國角色的國家,以降低其“再工業化”過程當中對中國的依賴。
眾所周知,在全球分工當中中國通常處于產業鏈低端、賺取著微薄的利潤,僅僅是依靠人口優勢才能夠創造出巨大的全球化紅利。然而不幸的是,從阿迪“血汗工廠門”不難預測,在未來歐美國家“再工業化”的過程當中,中國繼續走“斯密型經濟增長”模式的道路已經行不通,這就要求中國加速調整經濟結構、在全球新分工中把握好機會,為造就下一個“中國奇跡”做好鋪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