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戰終極戰爭——出口戰三十年戰績一覽
伴隨著強力寬松派安倍晉三率領日本自民黨再度獲得眾議院選舉勝利,我們送走了貨幣政策年2012年。
這一年中,美聯儲下半年密集推出QE3和QE4,目標明確對準就業增長;歐洲央行以購買主權債的OMT震懾資本市場,力挺西班牙為首的歐元區邊緣國家對抗債務危機;日本央行一年內五次增加購買資產,截至第三季度持有國債史上首次超過100萬億日元。
各主要央行你方唱罷我登場,雖然沒有明著喊口號,卻都在扣動印鈔的扳機,要為各自地區的經濟打興奮劑。
從英國到美國,大西洋兩岸的央行高官近來都在警告,許多國家試圖以貨幣政策控制本幣,以鄰為壑的全球貨幣戰存在愈演愈烈的危險。
在貨幣戰激戰正酣之時,有必要回頭看一看貨幣貶值直接影響的出口戰場戰況如何。過去三十年,全球化貿易的最大出口贏家是誰?

來自經合組織的上圖顯示,無論是紡織、化工,還是機械、制造,中國的出口份額增長都很突出。
這與中國獲得的“世界工廠”名號相符。不過,中國受到美國最多的一個指責就是操縱貨幣匯率、壓制人民幣升值。
但三十年來中國出口的崛起是否也說明,無論別國怎樣注入巨量的流動性,竭力讓本國出口有“吸引力”,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有自身的特殊性,是不可復制的?
當然,在傳統出口對象經濟疲弱時,中國也面臨經濟轉型,要挖掘內部增長源,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在出口率領下輕松保持GDP高增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