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年度會議聚焦能源安全 加快低碳轉型步伐
日前,中國石油集團2021年工作會議以視頻形式在北京召開。至此,“三桶油”2021年工作會議全部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從第一家召開年度會議的中石化,到最后一家召開的中石油,其間的時間跨度接近一個月。
“對于全球投資者來說,中國石油企業最受關注的點無疑是在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之下,石油企業的低碳化轉型計劃,”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但是,在中國國情背景下,盡可能減少油氣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保證國內能源安全,仍然是三家石油公司未來工作的重點。”
增加國內供給
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商,中石油在年度工作會議中多次強調未來的油氣增產。
會上,中石油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作《錨定世界一流目標,強化創新改革管理,全力奮進高質量發展》主題報告。戴厚良表示,新時代新階段,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外宏觀環境深刻變化,公司發展面臨一系列新機遇,同時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
“十四五”時期,公司將大力實施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綠色低碳五大戰略,更加突出“能源公司”的產業特征,堅定不移做強做優油氣業務,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態,努力構建多能互補新格局。
在提及油氣生產業務的具體要求上,戴厚良表示國內上游業務要大力穩油增氣降本,切實增強立足國內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能力,全力以赴提質增效。
“十三五”期間,中石油國內新增探明油氣地質儲量雙雙創上市以來新高;實現了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連續15年超6億噸,年新增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連續14年超4000億方,是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儲量增長高峰期。
在2020年末,公司國內油氣產量當量歷史首次突破2億噸,完成了年初工作會議的工作目標之外,也是中石油自身的一個歷史性跨越。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超過1300億立方米,增量首次超過國內原油產量。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表示,過去中國石油以產油為主,今年實現天然氣產量油當量略超石油產量,說明中國石油將進入穩油增氣的發展新階段,具有重大意義。“預計到2025年左右,我國的天然氣產量將超過石油產量,中國石油工業進入穩定發展、天然氣工業進入跨越式發展新階段。”鄒才能表示。
另一家油氣生產主力企業——中海油集團在1月19日召開了年度工作會議,公司董事長汪東進表示,中海油要爭當海洋能源開發領軍者、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生力軍、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先鋒隊、國家對外擴大開放新窗口和央企穩增長頂梁柱。
據悉,“十四五”時期,中國海油將積極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雙循環”新格局和能源發展新趨勢,持續不斷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增加科技研究力度與提速提效工作,堅持低成本發展戰略,力爭2025年油氣產量超過8000萬噸。
“作為中國的國有石油公司,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是非常重要的任務。”上述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和上游勘探投資相比,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不過為了順應碳中和目標,依然需要他們在轉型上做出承諾和努力。”
轉型低碳新能源
在中石化集團的年度工作會議上,公司提出“十四五”及中長期發展總體部署,實施世界領先發展方略,主要內涵包括愿景目標、核心職責、產業格局、發展戰略等,把中國石化打造成為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
這也是中石化首次提出“世界領先發展方略”,即:以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為愿景目標,堅決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引領我國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兩大核心職責,加快構建以能源資源為基礎、以潔凈油品和現代化工為兩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為重要增長極的“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
在近一段時間,中石化公開了公司多項低碳轉型舉措。1月15日,公司董事長張玉卓做出承諾,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綠色潔凈發展戰略,以碳的“凈零”排放為終極目標。
“十三五”期間,中石化在加大常規天然氣產能建設的同時,加大頁巖氣、煤層氣勘探開發力度;地熱供暖能力達5700萬平方米;實現生物航煤跨洋商業飛行成功,讓生物柴油“常態化”應用于車輛;加快布局氫能產業,建成國內首座油氫合建站。
“對于中國的石油公司來說,面對的投資者可能不會像歐洲市場那樣,對新能源和低碳轉型有著嚴苛的要求。”上述人士告訴記者,“不過,隨著碳中和目標的臨近,石油公司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做起,確立自己的目標和轉型路徑。”
中海油方面也于1月15日對外宣布,正式啟動碳中和規劃,將全面推動公司綠色低碳轉型。“十四五”時期中海油將以提升天然氣資源供給能力和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為重點,推動實現清潔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
其中,新能源方面,將充分發揮海洋工業比較優勢,發展以海洋資源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在2020年實現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并網發電的基礎上,加快推動海上風電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探索海洋能源綜合利用,積極推進公司從傳統油氣向新能源的跨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