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奢侈品九成不能保值,只是商家營銷噱頭而已
在二手奢侈品市場,未使用的奢侈品價格一般在5-8折,最低到3折。如此落差,顛覆了人們對于其能保值增值的觀念。業內專家認為,奢侈品牌本身強調的增值保值性只是營銷噱頭,90%幾乎不存在該特性。哪些產品才能保值增值?
試想,當你發現,同一款包,今天的價格要比10年前的貴不少,是否會有種坐等賺錢的感覺?不少人以為奢侈品價格的上漲,正驗證了其具有保值增值的屬性。
但是,奢侈品真能保值增值么?
當奢侈品變成二手貨
前段時間,熱映的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給抱有保值升值想法的人們潑了一盆冷水。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湯唯飾演的女主角文佳佳把她擁有的名牌包拿到路邊販賣,不過這些以超低價出售的愛馬仕、Dior、LV等名牌包未能吸引路人的目光。
回到現實中,當一手奢侈品進入到二手市場時,價格也往往會經歷跳水。
近日,財富品質研究院發布《2013年二手奢侈品報告》指出,在二手奢侈品市場,未使用的奢侈品新品價格一般在5-8折,最低到3折,在其所調研的奢侈品二手門店中的近千款產品中,并沒有發現其標價高于市場價的。
記者聯系到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教授,她告訴記者:“很多奢侈品牌在一手市場銷售的時候都會強調自己的一個概念叫保值增值;除了強調奢侈品本身的工藝和文化歷史,還會強調保值增值的特性。奢侈品的保值增值,最能在在二手市場驗證出來,因為一手市場談不到驗證。”
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家二手奢侈品店的店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網記者,“(收的價格)不可能超過原價。”
據廣州日報報道,天河路米蘭站的資深鑒定師劉超認為:“包包、首飾、衣服等時尚奢侈品是生活用品,大部分時尚奢侈品都是沒有增值價值的,如果使用過就更沒有了。”
劉超以卡地亞LOVE黃金手鐲舉例說:“目前這個手鐲的售價六七萬元,但是成本就是1萬元左右,品牌附加值占了大部分,其漲價空間也不高了。即使幾年內其價格翻了一倍,但是一旦進入二手市場,其價格也只有五折左右了,如果用過了,就更不值這個錢了。”
不只是在二手店,很多奢侈品進入拍賣會、或者是典當行,價格也會有很大的落差。2013年嘉德春拍會上,一款卡地亞Panthere系列,專賣店售價207000元,拍賣成交價僅34500元。這樣的價格落差,顛覆了人們對于奢侈品能夠保值增值的過往觀念。嘉德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旦變成二手貨,即便是卡地亞這樣的品牌,身價也要驟降。
奢侈品保值?只是商家營銷噱頭
實際上,奢侈品連年漲價的行為在專家眼中,不過是商家為了維持高端形象、強化經典款“保值”、“增值”作用的手段。而這也迎合了一部分消費者的購買心理:畢竟,同一款包,今天的價格要比10年前的貴很多,這絕對是種誘惑。
“一直以來奢侈品牌本身強調的增值保值性就是他們的營銷噱頭。而且他們在中國市場所賣的奢侈品基本是以消耗型奢侈品為主,它實際是有磨損率的。”周婷對記者說。
在周婷看來,奢侈品商每年的漲價行為,是一種市場手段,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故意為之的。“這是他們有意的市場策略,有這樣的一種考量。除非一些很少的奢侈品,他們可能是真正的比如說定制,或者說限量款,極珍貴的特別款,除了個別這種產品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間以外,基本上他們通過漲價來營造的這種保值的,確實是一個誤導。”
其實,談不上保值增值的不僅是普通款,即使是限量版和特別紀念款,也很難能有增值的效果。《2013年二手奢侈品報告》指出,很多都是偽限量款和偽紀念款,其數量并沒有真正少到可以讓其具有保值的程度。
古兵器收藏家、西洋古董手表首飾鑒賞家皇甫江2年前在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表示,奢侈品完全不具備投資價值。奢侈品里能保值的不足千分之五。現在有人說,愛馬仕會保值、百達翡麗會保值,但他不知道百達翡麗一年生產四萬多塊,這四萬多塊里面并不是每一塊都能保值的。特別在國內用柜臺價買,保值根本沒戲。所有東西能不能保值要看二手市場。
專家:9成奢侈品不具保值價值
那么,什么樣的產品才能保值增值?
“90%的奢侈品其實更多是消耗品,它的保值性幾乎不存在。”周婷告訴記者。
即使是愛馬仕這樣的頂級奢侈品。周婷認為:“愛馬仕也是消耗品,它在二手市場上基本上是不具備這樣的性質。”
周婷認為,一些腕表和珠寶品牌會有這樣的機會,但也不是普通款的,一般是很珍稀的玉石或珠寶,而腕表也是有特殊紀念意義,甚至是古董型的,才具備這樣的特性。大部分奢侈品特別是服裝服飾皮具,基本上是消耗品,它在二手市場很難有保值和增值的空間。
不過,“有些是具有流通價值,但是它不具有增值和保值價值。比如說LV它在市場上具有流通價值,但不具備保值和增值價值。”周婷說。
其實,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購買奢侈品是為了“取悅”自己,而奢侈品本身更大的價值也在于使用。所謂保值增值的功能,對大部分人來說太過遙遠。畢竟,只有個別奢侈品牌產品的個別款型產品具有一定保值和增值特性,這些收藏級數很高的奢侈品一般都在大客戶手里,因為只有他們才能買得到。而對大部分“散戶”來說,這類產品更多的只能遠觀罷了。
不要迷信一種簡單的消費行為就能帶來增值的效果,在消費中享受擁有、使用它們的樂趣,才是購買的真正意義所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