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進入雙寡頭時代 阿里將出局
最近業界有一種聲音,就是之前BAT壟斷的互聯網格局將演變成雙寡頭的競爭,一鯊同意這種說法,但認為,將出局的是阿里,未來將是百度與騰訊爭霸。
從流量池到變現途徑
BAT的商業模式類似,都是一個巨大的流量池,然后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流量變現,最終贏得收入。
分析起來,百度是以搜索起家建立起龐大的流量池,后續已經形成移動(手機百度、百度地圖)、視頻(愛奇藝、PPS)、應用商店(百度手機助手、91無線)、電商(去哪兒、糯米、樂活)等業務布局。此外,在智能硬件上,百度用百度云作為粘合劑,推出“百度inside”采取開放合作的方式搶占移動入口。
騰訊則以QQ和微信的社交平臺起家,構建自己的流量池;阿里則以淘寶和支付寶為主的購物起家,近年來通過收購入股新浪微博、高德地圖、UC瀏覽器等,建立自己的流量池。
在變現途徑上,一鯊認為主要是B2B和B2C兩種方式,在B2B方面主要是針對中小企業的廣告,在B2C方面主要是實物電商、生活服務(即O2O)和金融三種途徑。無論是百度、騰訊還是阿里都逃不出這幾種途徑。
因此,從未來分析上,BAT三家的運勢就要從流量池的入(流量導入)和出(流量變現)兩端進行考量。
阿里為什么會出局?
說阿里將在未來出局聽起來匪夷所思,因為現在阿里風頭正勁,不僅接連掀起與騰訊的大戰,而且頻頻收購,即將上市,市值更是號稱超過2000億美元,甚至要超過騰訊的現在市值。
在抗日戰爭時,1944年日寇侵華風頭正勁,當時的知名知識分子傅斯年曾經寫過一個文章,說到:
“上月我在重慶,倭奴正在進行河南戰事,自鳴得意的很。我便替他占了一卦,那卦詞正是李義山的一首絕句,詞曰,"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就是說,一個人到天晚的時候,要辦的事一事無成,心中大是狼狽,于是乎趕車子到古原上散散心中的悶氣;在古原上,斜陽正在山頭,這光景也頗可留戀的,只是黑暗便在半小時中到來,雖在戀戀不舍這些原上的景物,畢竟這運命是落日的運命是注定了。
阿里也是這樣的狀態,雖然目前風頭正勁,但其實看更遠的將來,卻是江河日下、落日的運命,為何如此說呢?
1.淘寶的衰落之勢不可阻擋。
如果說搜索是百度的命、社交是騰訊的命,那么淘寶就是阿里的命,雖然阿里在不斷收購兼并,但是根還是在淘寶,其他平臺的發展都是要靠淘寶來進行導流。但是隨著用戶對體驗的日漸重視,假貨泛濫、配送服務不佳的淘寶增長已經放緩,這影響其在用戶中的聲譽,而這會損害其流量的建立和變現。
更重要的是,阿里的重心已經轉向天貓,天貓的發展是踩著淘寶的肩膀發展起來的,這嚴重損害了廣大中小賣家的利益。在去年雙十一中,已經出現資源過分集聚在超大賣家,而中小賣家叫苦連天的境遇,這等于損害了淘寶未來賴以發展的根基,因為未來變現的廣告要依靠中小企業。
2.頻繁收購整合,戰線過長,整合困難。
阿里這幾年尤其今年全部的重心放在通過資本收購來進行擴張,然而,阿里的思路很不清晰,社交做(來往),地圖做(高德),音樂做(蝦米),甚至影視媒體也做(文化中國等),涉獵范圍過廣,更像是為了上市講一個好聽的故事,而非為了將來謀篇布局。
更重要的是,因為收購戰線過長,收購整合變得比較困難。且不說入股新浪微博后簡單粗暴的放置廣告,就說這次3.8淘寶生活節,缺乏線下資源的有效整合,放著入股的美團不用,自己單打獨斗,而百度糯米呢,則實現了深度的整合,所以阿里只能眼睜睜看著百度糯米的阻擊而沒有辦法。
3.O2O沒有想清楚。
阿里在O2O方面是有野心的,事實上,在去年雙十一就將重心放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O2O上。但一鯊認為阿里的O2O沒有想清楚,例如去年雙十一阿里主要是放在實物電商上,走的是“線上-線下-線上”的路線,即通過線上宣傳讓用戶去線下然后用戶因為方便、價格低會重新回到線上來消費,這等于走了彎路,也招致很多線下實體店的抵制。
一鯊認為,O2O更適宜服務,而非可以在線上消費的實物電商。事實上,這次3.8淘寶生活節阿里也是這么想的,但為什么這次的O2O也失敗了呢?本質上還是線上線下整合沒有做好,你不能喊出讓全國人民免費吃喝,但覆蓋城市只有8個,而且免費還是限量。為什么阿里早在2011年就入股了美團,這次沒有整合反而自己玩,本質上阿里還是希望實現向淘寶的導流而非向不是親兒子的美團導流,只是這樣下去如何能做好線上和線下缺一不可的O2O?
4.移動時代缺乏殺手級武器。
移動端的流量池建立始終是馬云的心病,騰訊不用說了,百度依靠搜索、資訊、視頻、應用商店正在移動端開拓,甚至百度通過將百度云內置到諸多智能硬件中也是移動入口的重要布局。但反觀阿里,購物并不能成為用戶的全部入口選擇,收購微博、高德、UC瀏覽器等資源非常好,也適應移動時代入口分散的特點,但入口可以分散,公司戰略必須整合和統一,這一點阿里做的正好相反,缺乏整合的戰略,這些都使得馬云始終沒有在移動端占得先機。
未來決勝關鍵是技術和產品體驗,而非營銷
阿里最致命的的問題其實是其基因,那就是過于注重營銷和公關,而非技術和產品體驗。馬云擅長的是概念、造勢,這幾年更是將主要精力用在收購上,希望用資本的方式以小博大、構建自己的帝國。這必然使其在技術、產品體驗等方面的資源和精力受到影響。以3.8淘寶生活節為例,阿里在營銷上確實搞得紅紅火火,簽了最熱的李敏鎬,提出“請全國人民免費吃喝”的響亮口號,但實際組織上呢,只有八個城市,還只是限時搶購……
反觀百度和騰訊則是不同的發展路徑,百度重視技術傳統、李彥宏技術牛人不用說,春節時大紅大紫的“百度大遷徙”以及剛剛發布的百度移動趨勢報告,看起來是很好的公關手段,但其實背后是強大的大數據技術作為支撐。如果沒有技術基因的支持,這種事情能想到,也無法做到。騰訊更是從上到下重視產品體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可以說,創始人的性格決定了企業的未來命運,互聯網雖然強調眼球經濟、重視宣傳營銷,但是這一切都要以技術和產品體驗做支撐,換句話說,未來能在激烈競爭中生存下來的一定是技術最牛、產品體驗最好的公司,而不是營銷、公關第一的公司。
阿里上市是一個巔峰,也是下行的起點,百度和騰訊雖然沒有那么多轟動的新聞,但卻步伐穩健、直指目標。一鯊預測,中國互聯網現在的BAT將變為BT雙寡頭壟斷的格局,不信走著瞧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