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雙向波動將成常態 推出外匯期貨時機成熟
推出外匯期貨時機成熟
截至2014年4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收報6.2536,創18個月新低,今年以來人民幣即期匯率已經貶值1996個基點,貶值幅度達到3.3%,成為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貶值最快的一個階段。
胡俞越認為,無論此次人民幣貶值是市場力量主導還是央行有意為之,未來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將是一種常態,而這恰恰是外匯期貨推出的一個充分條件。
20世紀70年代初期,國際金融體系發生巨大變化,布雷頓森林體系難以為繼,匯率波幅從1%擴大到2.25%,外匯期貨應運而生。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推出包括英鎊、加元、馬克、法郎、日元、瑞士法郎在內的七種外匯期貨交易品種,第一個金融衍生品就此誕生。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海外外匯期貨交易多年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
胡俞越說,當前,人民幣匯率開始步入雙向波動時代,這與40年前的外匯期貨推出的背景極其相似。從市場化程度來說,中國目前的市場化程度甚至比美國當時還要高。因此,從市場條件來看,我國推出外匯期貨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離岸市場的倒逼效應要求
胡俞越指出,在海外各大交易所緊鑼密鼓地推出人民幣期貨的同時,“倒逼效應”逐漸顯現,促使國內加強市場建設,盡快推出自己的人民幣衍生產品。
據了解,2005年7月中國匯率改革成功推行之后,海外交易所紛紛推出人民幣期貨。目前,CME共有18種貨幣的外匯期貨期權產品上市交易,穩居世界金融產品交易的中心地位。目前,已有五家海外交易所推出了七款人民幣期貨。作為全球第三大外匯交易市場的新加坡交易所也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人民幣、日元和泰銖的外匯期貨合約,以擴充現有的外匯期貨組合。
胡俞越說,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定價權旁落他國之手,將失去對本國貨幣的調控手段,也將危及本國的經濟安全。各大交易所在積極推進人民幣外匯衍生品發展的同時,在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戰略背景下,外匯期貨不僅可以化解人民幣國際化的系統性風險,而且有助于把握匯率定價權,對于我國的金融安全意義重大。
助推中國經濟戰略轉型
2014年我國第一季度GDP增速7.4%,為2012年三季度以來的低點,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都處于乏力狀態隨著我國金融領域改革的推進,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將會進一步提高,由此帶來的匯率波動風險不僅會對我國進出口造成影響,我國對外投資的收益也會因此變得不穩定。
胡俞越說,2005年匯改至今,人民幣相對美元已經小步快走升值超過35%。在國際經濟形勢充滿不確定性,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匯率波動日趨加大的今天,以外匯期貨為主的各類衍生產品作為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的主要工具,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進一步凸現出來。因此,我國實現由商品輸出大國向資本輸出大國的轉型,進一步擴大我國對外投資規模,需要建立以外匯期貨為核心的外匯衍生品市場體系,化解對外投資中的各類風險,同時,也需要循序漸進地推動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進程,讓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大膽地“走出去”,增強對外投資力度,化解產能過剩,助推中國經濟戰略轉型。
胡俞越認為,外匯期貨的推出不僅可以為眾多對外投資企業和個人提供重要的基礎避險工具,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快資本項目下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改革進程,促進我國進口建立并完善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相關制度設計。目前,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兌換已經全面放開,對資本項目仍有保留一定程度的管制。2013年5月6日,新一屆政府明確表示“穩步推出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建立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制度”,逐步放開個人對外投資。這些改革項目應盡快制定出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以配合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調整,促進我國經濟的戰略轉型。
胡俞越強調,中國已經邁入了人民幣雙向波動的新時代,當前的經濟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此時,我國應積極應對,適時推出外匯期貨,以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