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推動重慶金融業加快發展
是國民經濟證券化率力爭2017年達到70%,趕上全國平均水平。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翻了兩番,金融業更是發展迅猛,銀行總的資產漲了六倍,保險也漲了六倍,信托漲了十倍,只有證券市場不大景氣。今后十年,中國資本市場在改革的春風下,會迎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階段,國民經濟證券化將會加速,新股上市增多,證券市場市值增加,全國的國民經濟證券化率到2017年有望達到70%,重慶在這方面目標要求不高,就是要趕上全國證券化率平均值,如果能超過當然更好。
是用活用好用足國家的政策,到2017年使重慶成為內陸地區金融體系各類功能性牌照最齊全的地區。一個國家的金融體制機制是一體化的,金融系統不管是銀、證、保,還是非銀行金融機構,不管是宏觀的貨幣政策,還是微觀的監管要求,全國上下是一體化的,因此,地方政府搞金融改革,不需要不應該也不可能去進行大的體制機制創新。一行三會每年推出的新業務、新牌照,對地方來說都是新的業務形態,新的發展動力,地方政府只需要把握一行三會的政策方向,把握每年的重點改革措施,積極爭取每年新的試點和金融牌照,把這些業務和功能開展好,就是地方的金融創新。比如今年一行三會重點推了民營銀行、信用保險、第三方支付、消費類金融、汽車租賃、金融保理、再擔保公司等十二種牌照、許可,我們就要努力的爭取到八塊、十塊、十二塊牌照。網絡金融第三方支付牌照,國家批了三批,我們理解了這個牌照的重要意義,努力爭取到五塊。消費類金融公司全國批四家,重慶有一家。民營銀行第一批批了三家,重慶沒爭取到,就一定要爭取到第二批。還有信用保險公司,我們也要爭取批一個。保理公司是銀監會去年開始推的,重慶是試點地,也要爭取搞幾個。此外汽車金融租賃牌照,重慶也應該有,我們要幫長安集團申請一個汽車金融租賃牌照。
是大力發展要素市場。之所以重視要素市場,是因為要素市場是市場秩序的規范者,是各種重要要素的價格發現者,能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我們搞要素市場的基本標準,是某一類要素在全國市場交易總量超過1萬億元,這樣的要素市場就有搞得意義。如果一個要素市場交易量能達到1000億元,就能基本掌握定價權。比如醫藥,全國一年藥品交易量1萬億,重慶搞了一個藥交所,現在的交易量是200億,已經出現一定的定價效應,如果到了1000億,就有了定價權。要素市場除了上述三個功能以外,還是一個金融結算中心,交易輻射到全國各地,全國各地買賣的現金流都在這里結算,稅收也交到這里,總體上要素市場有這方面的重要功能。
前幾年經過國家批準,重慶有7個要素交易市場,上半年做了4000億元交易量,發展得不錯,要繼續做好。最近在發展的,一個是全球廢舊物資生產資料回收市場,是工信部明確支持的,既有利于環保,又是再生資源利用,也一個很大的產業。還有就是紡織品交易所,以及石化產品交易所,保險資產交易所。其中有些是央企搞的市場、交易所,我們要積極爭取落戶在重慶。此外還要籌備外匯的離岸金融交易中心或者交易結算中心,能產生大量的稅收和中介服務收入。
是良好的金融生態。一個是這個地區全社會融資結構要比較好,二是金融風險比較低,壞賬比較低。近幾年重慶金融機構的融資結構比較令人滿意,今年上半年新增的融資共3000多億,其中40%是銀行的貸款,直接金融的股票債券占了26%,剩下30%幾就是小貸公司、租賃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這個結構我認為是比較合理的。當然最合理的比例是45%:30%:25%。以前融資90%以上都是銀行貸款,現在不能走到另一個極端。非銀行金融機構都要百分之十幾的利率,相當于半高利貸,占比不能過大。資本市場債券利率又比銀行利息還低,應該大力發展,三管齊下。
關注五個指標 時刻防范金融風險
第一,防范房地產市場風險。目前全國房地產市場處在下行狀態,重慶盡管還算好,但是今后幾年也要防范一些中小房產商因資金鏈斷裂帶來壞賬。
第二,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重慶的地方政府債務,經國家審計局審計,債務率不到GDP的30%,在安全線以內,這個是講全市。對區縣來說,有幾個區縣債務比較重,市里在幫助他們做好調度的同時,也會給他們改革的壓力,讓他們通過改革,特別是通過PPP改革,盡早把債務降下來。
第三,防范困難企業和產能過剩企業風險。近年來重慶基本沒有投資產能過剩行業,對原有的困難企業,通過一企一策,幫助扭虧脫困。
第四,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現在一般社會上講互聯網金融,不是講金融機構互聯網化,而是互聯網電子商務類的公司去發展互聯網中的金融。互聯網是手段,金融的本質是沒有變化的,都必須按照一行三會對普通金融機構的監管一樣實施有效監管。現在的互聯網金融,主要有四類。一類是第三方支付,第二類是P2P,人人貸,互聯網上下游客戶沉淀的資金拿來貸給上游、下游的企業。第三類就是所謂的眾籌,通過互聯網將網民手中的資金聚沙成塔籌集起來。第四類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貨幣基金,也是通過互聯網高息攬儲。對這四類互聯網金融的監控一定要到位。
第五,防范社會性的非法集資活動,包括地下錢莊、老鼠會、非法典當、傳銷、亂集資等。社會上任何非金融機構的個人或群體,采用高息攬儲或老鼠會搞的亂集資,通過不規范的地下錢莊、典當行放高利貸,都有可能造成社會不穩定。金融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要依法嚴厲打擊,小處著眼,露頭就打,防患于未然。
壞賬方面,重慶的銀行上半年不良率是0.34%,信托公司是0.3%不到,小貸公司是0.4%,擔保公司是0.8%,在全國都算是最低的。總的來說,眼下重慶的金融生態是好的,要保持下去。這五個指標,有的現在已經基本達到要求,要保持下去,有的還未達到要求,要努力奮斗。
牢記五個要點 守住金融管理底線
首先,金融是服務業,服務于工商實體經濟,工商產業興則金融興,工商產業衰則金融業衰。事實上,美國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就是金融沒有好好為工商經濟服務,而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循環,自拉自唱,最后引發了世界級的金融危機。金融業在考慮政策、方向的時候,一定要以國民經濟、實體經濟、工商產業的利益為最高標準,不能站在金融圈自身利益上來設計、考慮。
比如說,利率市場化后,銀行貸款利率一路走高,原來貸款利率是6.23%,最高可以有20%上浮,現在利率市場化了,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有的上浮50%,很多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利息就接近10%,這個還不算其他的什么貸轉存,第三方服務費等等,這些加起來變12%、13%都有。總之,現在全國平均貸款利率,原來是6.5%,去年是7.1%,如今已上升到7.65%。仔細想想,這就是銀行沒有想到服務工商企業,沒有想到貨幣政策應該是為工商企業服務的貨幣政策,而不是為金融系統自身循環服務的貨幣政策。上個星期國務院出臺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十條措施,條條都極具針對性,國務院這十條,在方向性上面講得非常好,再次明確了金融為工商企業服務的最高宗旨。
其次,金融危機一旦形成,想要加以解決,最終要靠工商經濟的發展,要靠戰略性的科技創新,靠新的工業革命、技術革命,這是一個全面的認識。比如美國2008年這么大的金融危機,壞賬幾萬億,很多企業倒閉,但是就在這三四年里,美國的信息產業漲了六倍多,蘋果公司2008年的時候只有500億美元市值,到2010年就達到5000億美元市值,2011、2012年最高的時候是7000億美元。信息產業新的革命,就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增量。此外,頁巖氣也是在這幾年改變了美國能源結構。由此可見,經濟向好要靠工商經濟拉動,經濟壞的時候更要靠工商經濟擺脫危機,如果單純靠金融業自身來解決金融危機,結果無非三個:一是推遲危機,二是轉嫁危機,三是把現在的危機解決了,但又醞釀出更大的危機。我從來不輕視金融,但越熟悉金融,就越會產生這樣的認識。
第三,金融的本質就是信用。什么叫信用?為有錢人理財,為需要錢的人融資,這個過程中,金融機構做中介,這中間就需要信用。金融機構要保持良好的信用,一定要做好三點。第一,金融在交易過程有杠桿比,這個杠桿比不能太高,太高就會產生泡沫,一定出毛病。1:3、1:5、1:10、1:20都可以在不同條件下討論,杠桿比越大,風險也越大,當年雷曼兄弟公司就是死在CDS債券1:40的杠桿比炒作上。這方面保守一點一定沒有錯。第二是不能放高利貸,利息不能太高,放高利貸看起來一時效益很高,但一方面,高利貸會害死貸款企業,企業死掉了,你的貸款對象也沒有了,另一方面,為什么這個企業會來借高利貸,很可能病魔纏身,你把錢借給他,很可能壞了你的帳,雞飛蛋打。第三是中間環節不能太多,從資金來源到資金去向,中間一般只有一個環節,了不起兩個環節。環節多了,三、四、五個環節串聯,一定有黑幕,一定出亂子。總之,杠桿比不能太高,利息不能太高,環節不能太多,這三條是金融的鐵律,是保持信用的原則,這也是監管部門應該把控的。
第四,社會的直接金融、間接金融,也包括非銀行金融系統,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中國金融體系最大的問題就是企業股本資金市場化補充機制沒有建立起來。改革開放以來,融資體系一直在建立和完善,不管是銀行、證券還是非銀行金融機構都搞起來了,但是因為股票市場發展得不正常,所以中國國有、民營企業的資本金市場化補充機制沒有真正形成,導致中國企業負債率居高不下,每隔十來年就出現一次因債務過重,資金鏈斷裂引發的倒閉風潮。有人說中國政府債務重,其實中國政府債務客觀講不怎么重,美國政府債務是GDP的1.1倍,歐洲是1.5倍,日本是2倍,我們中央加地方政府債務是GDP的50%。但是中國企業的債務總額是GDP總量的140%,而美國、歐洲、日本只有50%—60%,這是因為他們的企業資本市場化補充機制非常健全,所以企業不必向銀行或者其他渠道借太多的錢。要解決這件事,就是要把資本市場搞上去,包括公募的證券市場和私募的股權基金市場。
最后,監管和創新是一對矛盾,永遠要保持平衡。對于有實質意義的創新要有睿智,要有眼光,要予以寬容,要予以支持。但是對離開了宗旨本質的莫名其妙的創新,屬于高杠桿比、高利貸、多環節,這三種背景下的創新,要堅決果斷、毫不留情地取締,否則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產生極大的風險和嚴重后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