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金融監管框架勢在必行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堅持創新發展,構建發展新體制。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著力健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楊晶在文章中指出,構建發展新體制是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內容;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在金融改革方面,楊晶強調,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走活金融這步棋至關重要。要加強統籌協調,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標準的監管規則,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等的監管,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另外,要完善國有金融資本和外匯儲備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有效運用和發展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楊晶表示,全面落實構建發展新體制的重點任務包括六大方面,具體為: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和市場這“兩只手”的作用都發揮好;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相關鏈接: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在參加財經年會時表示,此次股市異動反映了市場對轉型改革的過高預期與短期經濟表現未達預期的矛盾,同時也反映了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和監管制度的缺陷,未來需要加強制度建設,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在總結本次股市波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證券法》的修訂。
吳曉靈認為,股市異常波動反映了資本市場基本制度的缺陷和監管制度的缺陷。其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杠桿交易的過渡、無序以及監管不完善,放大了資金式的缺陷;第二,多空機制不均衡,失去了市場自我平衡的能力,造成單邊上揚局面,急漲之下必有暴跌;第三,股市缺乏有效的熔斷機制;第四,新股發行制度的缺陷,造成大新資金樂此不疲,而全額凍結資金的新股發行制度對股市交易產生短期沖擊;第五,中國投資者結構不合理,散戶化傾向嚴重,追漲殺跌。
吳曉靈表示,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首先要加快《證券法》的修改,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奠定法制基礎。
吳曉靈強調,資本市場是一個直接以融資為本的市場,要推出執行注冊制,完善股票發行各相關方責任,明確上市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各自的責任,以投資者人數的多少、投資者適當性的原則來決定信息披露的要求,區分不同層次的市場;第二,要構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第三,加強投資者的保護。從嚴格信息披露,規范上市公司行為,強調現金分紅,完善投資者法律救濟的渠道方面,進一步保護投資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