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張金:傳統產業真的沒出路嗎?
浙江卡森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皮革車間。

浙江代表團在討論。

朱張金代表接受記者采訪。
“一邊是老百姓到國外大量購買馬桶蓋、電飯鍋等日用消費品,一邊是不少國內品牌滯銷、經營困難。我認為這里面既有危機,也有商機。”浙江省海寧市斜橋鎮華豐村黨委書記朱張金代表有切身感受。他做皮革產業20多年,在這個被視作傳統產業的領域里,其創辦的浙江卡森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去年出口增長了30%,今年1、2月份,出口同比又增長30%。
傳統產業真的沒出路嗎?朱張金的實踐表明:“傳統產業也是有市場的,缺的是高標準高質量的產品。國內消費者從國外買的也大多是高質量的品牌產品,這提醒我們,高質量高品質,就有市場、有商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朱張金印象深刻:“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說,目前就是低端產品供大于求,而高端需求空間還很大,我們就是要開拓和滿足中高端的需求,占據高端市場。”
說起對企業的轉型升級建議,朱張金首先想到的是人才。他的企業25年前就聘請了歐洲的技術人員。那時候聘請“洋員工”成本很高,很多人想不通。但實踐證明其帶來的質量意識、設計理念都是當時稀缺的,這保證了產品的高品質。其次,國內中小企業發展也需要政府部門在人才政策、融資渠道和稅收優惠上給予更多幫助,增強企業技術升級的意愿和信心。此外,質量把關也很重要。朱張金說,歐美、日本等國家的產品很多是中國生產,包括被瘋搶的日本馬桶蓋有些就產自杭州。原料和設計都一樣,但出口的產品由外方檢驗,質量標準比國內產品要高,“我們需要制定更高更好的標準,并且嚴格執行到位。”
朱張金認為,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企業一定要有長遠眼光,不斷培養更專業的高級人才,開發立于不敗之地的高端產品,“我對中國制造有信心,相信不久的將來,民族品牌也會讓消費者使勁地‘買買買’。”
講述人:朱張金,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海寧市華豐村黨委書記,卡森集團董事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