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奕們的“靠山”:詳解網紅背后的淘工廠
張大奕們需要一條能夠滿足小單快反需求的柔性供應鏈,而反過來看,原本貼牌生產的OEM(代工生產)工廠也因為網紅們的出現正在逐漸發生變化。
即使美如張大奕,背后也少不了一條堅實可靠的供應鏈。
“網紅在前,工廠在后……” 阿里巴巴服裝供應鏈專家袁煒告訴記者,張大奕背后的網紅電商公司如涵已經在數月前入駐平臺,并與淘工廠共同孵化了幾個品牌。“它的供應鏈寬度不夠,庫存成本高”,接入淘工廠的如涵,得到了阿里巴巴1688平臺上的淘工廠為其量身定制的供應鏈。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談到OEM工廠時曾表示,“在品牌商和他們的代工廠之間,以及品牌商和他們的既有顧客之間,舊的關系鏈路正在發生轉移和變化。”
的確,這條曾經漫長的星河里正發生著引力變化。
互聯網縮短了供應鏈鏈路,也因為承載了消費升級的力量,使得曾經倚賴外貿代工等方式存活的工廠有了“提起脊梁”的機會。
在剛剛結束的阿里巴巴1688品牌日上,淘工廠成了一個被頻頻提及的重要項目。袁煒認為,不管是為網紅按需定制,還是升級為自有品牌,未來的供應鏈一定會越來越垂直精準。
紅人喜歡找什么樣的工廠?
粉絲經濟下,紅人形成規模化,誕生了像如涵、緹蘇這樣的紅人公司。然而面對公司碎片化的生產需求,傾向于大單量生產的傳統服飾工廠對于這種需求往往是看不上眼或者“無法滿足”。
“紅人需求分好幾種”,淘工廠運營專家樸實介紹,根據店鋪對應到受眾群體匹配的工廠各不相同。例如粉絲店鋪客單價很高,會找相對國際品牌代工工廠;而受眾如果是學生群體,則可以匹配原本做快時尚或者文藝腔調的工廠。
據了解,淘工廠處在品牌商和廠商兩端之間,平臺所做的是將入駐1688平臺里的工廠的空檔期分享出來,同市場上有需求的賣家進行對接匹配。“我們不是簡單的牽線搭橋”,樸實表示,根據店鋪受眾群體特色和身份,分成不同緯度圈出工廠去做供應鏈托管,比如外貿匹配小而美工廠,或是高質量賣家等匹配品質工廠。用類似滴滴打車的派單模式,根據賣家區域、品類、價格帶的需求智能分配訂單,工廠5分鐘內做出響應,再根據權重排名進行推送。
這樣的模式建立也是基于大環境的整體變化。隨著粉絲時代和內容時代的到來,過去粗放的同質化競爭無法滿足需求,淘寶上服飾類目商家,包括網紅店主,它們品質化、個性化的需求,也讓服裝工廠看到了轉型的機會。樸實表示,越是定制的高品質產品對于工廠來說利潤越高。
但碎片化的生產需求單量小、周期快,對習慣大計劃大生產的傳統工廠來說挑戰不小。這時候,淘工廠因需而生。“淘工廠目的就把工廠產能檔期搬上網,解決電商賣家有訂單無工廠,傳統企業有產能沒訂單這一癥結,這是最簡單的初衷。”
從OEM到ODM分幾步?
由于近兩年外貿形式嚴峻,人工成本越來越高,淘工廠上50~60%的工廠都曾經面臨生死關口,包括阿迪達斯許多大服飾品牌將大貨訂單流向了東南亞。在這個節骨眼上,傳統企業依然靠大批量生產壓榨下游;而短頻快的C2B定制生產卻使得品牌方的附加值變高,因而也愿意讓利給下游,同時線上消費使得供應鏈鏈路變短,工廠因此利潤升高。
于是就出現了許多工廠從OEM(代工生產)向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和OBM(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轉型升級的趨勢。在淘工廠的助推下,越來越多的工廠面對環境變化開始選擇去線上轉型,甚至干脆自己做品牌。
“過去由批發轉來的工廠有一部分本身有自己的設計師,他們原來模式是做現貨批發,現在是設計出來樣板放著等賣家來選擇,庫存控制得很好,而不是野蠻式生長,到處推銷。”通過將同一面料設計N個款,讓賣家選擇,降低風險單方式,一些原來做代工、貼牌的傳統工廠開始在走上加工定制的轉型。
如今,淘工廠的平臺上已經匯集了15000家左右的工廠資源,覆蓋所有產業帶和品類。比如七格格、妖精的口袋背后的工廠影尚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它的ODM有兩種設計能力:一是定向設計,即了解七格格的風格和價格帶,根據品牌商確定的設計主題企劃案給到設計師;二是根據自身設計師風格設計,制好模版供市場選擇。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傳統工廠曾經頭痛的庫存周轉以及付款問題也有了好轉。電商訂單越來越多使得生產效率和結算周期都有了提高。現在工廠與品牌商的合作模式是:淘工廠付30%定金,出貨前將尾款打到平臺上,等到品牌商收貨15天時間檢驗沒問題之后,錢將自動打出。如果品牌商不打款,會交由保險公司處理,這樣很好地保證了資金周轉的安全和快速。
“幾乎每家工廠都遇過賒數和庫存壓力,貨款被拖上兩個月是家常便飯。在倒閉的廠家中,90%源自資金鏈斷裂。” 浙江桐鄉百純羊絨制品公司總經理王振波對此深有感觸,對于這些深受困擾的服裝加工廠而言,通過平臺“錢貨兩清”的交易模式,讓傳統廠商繞不過的賒數、庫存壓力成了過去式。
一條適應電商的供應鏈如何煉成?
川盛針織是東莞大朗鎮首批進駐“淘工廠”的代工廠,該公司電商經理李兵在二樓接到網上客戶加印數百件衣服的返單后,一步跨幾級樓梯,飛奔到一樓車間交給師傅趕工。
曾經以外貿代加工為主業的川盛針織,加入阿里巴巴“淘工廠”一年間大變樣。“淘工廠”訂單量后來居上,“搶占”了原作為外貿加工的主要車間。李兵辦公的二樓,便是“淘工廠”的運營部;一樓則是生產部,板房、橫機、縫盤等應有盡有,工人一片忙碌。
{page_break}因為電商訂單的占比越來越高,類似于川盛針織這樣的工廠正在進行著顛覆式的變革適應市場。
袁煒透露,根據電商業務占比,平臺上的工廠可以分為三檔,A類為電商訂單收入占總收入的100%;B類為30%~40%;C類則是低于20%的成長型工廠,而如今前兩者在平臺上對占比越來越高。
“外貿工廠本身員工計劃性很強,但是面對電商訂單計劃性散,內部逐漸發生變化。”袁煒告訴記者,工廠的變革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注重設計能力的提升,另外也包括成立電商小組,配備專門的打樣師傅,改造原來的流水線。
從一條幾十人承擔上萬件服飾生產的大流水線,轉變為現在2~3人裁裝10~20件衣服的小流水線。如此對于員工能力要求也有了提高。“大流水員工做某一個工序就行,小流水則是2~3人完成整件服飾制作,又要會裝領子、裝袖子。”
但熟悉供應鏈,加上自由設計師就能做出品牌?
袁煒表示,現階段的問題是,加工定制類工廠做品牌轉型困難,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和OBM(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卻并沒有那么容易。現在的趨勢是一方面工廠的寡頭效應越來越明顯,許多廠商通過入股收購的方式擴大規模;另一方面也越來越專注,“過去大家棉服、襯衫一起做,現在活得很好的企業專做某樣品類。”他表示未來供應鏈越來越垂直精準,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