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松綁難道是一把“雙刃劍”?
多年來,積極引導價值投資,逐漸提升機構投資者的占比比例,這是A股市場發展過程中的美好愿意。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機構投資者的投機性卻高于中小散戶,而其憑借各種交易優勢,更是長期成為市場中的贏家,這對中小散戶而言,更是一種沉重的考驗。
不成熟的市場環境、不對稱的交易制度以及部分機構投資者的不自律,卻造成了股市長期處于投機性高,波動率大的局面,而中小散戶要想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的難度也是非常艱難的。
2015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股市發生了罕見性的股災風波。在短短數個月的時間內,A股自高位累計最大跌幅近50%。受此影響,在此期間,為了維系市場的穩定性,不僅IPO停發數月之久,而且也逐步收緊股指期貨的規則。
從15年7月31日到15年9月2日,中金所先后修改了多條規則,試圖進一步收緊股指期貨的沖擊影響力。
從上調交易手續費標準、到調整期指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再到相應的異常交易行為給予進一步地打擊,這一系列的舉動,足以讓股指期貨的功能大大收縮,而之前被市場“妖魔化”的股指期貨,也基本上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與此同時,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股指期貨的流動性幾近枯竭,而交易活躍度也大不如前。
2016年,中國股市的表現逐漸趨向于平穩,剔除年初熔斷機制的沖擊影響,全年股市基本上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然而,對于時下逐漸走穩的中國股市而言,似乎也試圖進一步恢復市場的市場化程度,而之前因股災收緊的業務也有逐漸放開的預期,而收緊多時的股指期貨,近期也有松綁的傳言。
而前期股市的暴跌行情,也或多或少與股指期貨牽扯到一起。按照坊間傳聞,股指期貨松綁仍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但未來可能采取“逐步放開”的原則。不過,對于時下稍微恢復元氣的中國股市而言,真的能夠達到松綁股指期貨的狀態嗎?
對于股指期貨而言,在國外成熟股票市場中獲得了比較好的運用,但這是建立在國外非常成熟的運行機制之上。至于國內股票市場,股指期貨對市場的影響依舊不可小覷。
實際上,就股指期貨本身,其不僅具有價格發現的功能,而且也具備了套期保值、杠桿性等特征。對于不少大資金大機構而言,它們經常會借助股指期貨工具來滿足其風險對沖的需求,進而達到更好緩解投資風險的目的。
然而,對于前期表現平平的股票市場,卻未能夠大規模吸引場外資金的入場,其主要原因,或因大資金大機構缺乏了持續有效的風險對沖工具,而未能敢于進場布局。換一種角度思考,在目前完成“去杠桿化”“去泡沫化”的過程之后,一旦股指期貨規模松綁,不排除會再度吸引部分大資金大機構的參與,而部分優質投資標的不排除再度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不過,對于A股市場中的股指期貨,其貼水的頻率較高,而大資金大機構更熱衷于借助套期保值來實現風險的對沖,甚至巧妙利用交易制度的不對稱性來實現間接套利的機會,這卻對中小散戶而言,帶來了一定的不利沖擊。
事實上,對于中小散戶而言,一方面要考慮到股指期貨較高準入門檻的問題,同時仍存在規則不熟悉而進行盲目操作的風險;另一方面則需要考慮長期以來期現市場之間交易制度的不對稱性,卻加劇了中小散戶與大資金大機構的交易平等性。由此一來,在股指期貨交易制度占優的背景下,加上大資金大機構獨具的資金優勢、成本優勢以及信息優勢,則也是缺乏任何優勢的中小散戶無法媲美的。
從松綁股指期貨的傳聞來看,這或多或少體現出市場的底氣在增加,而市場也基本上從前期股災風波中逐漸蘇醒過來。對于大資金大機構而言,也更期待股指期貨的松綁,來滿足其更多的對沖手段,進而獲得更好的投資靈活度。至于部分中性策略資金也有望借助股指期貨的松綁給股市帶來或多或少的新增流動性補充。這,或許會給當下以存量資金作為主導的A股市場,帶來些許的活力。
但,股指期貨的沖擊影響力依舊不可小覷,而缺乏對稱的交易模式、自律的機構投資者以及成熟的市場環境等因素,股指期貨仍可能容易遭到市場的“妖魔化”,而缺乏交易優勢、資金優勢、成本優勢以及信息優勢的中小散戶,更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