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資金流動延續回穩的好勢頭
在經歷了從4萬億美元的高峰一路回落后,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終于在3萬億美元的關口站穩。央行日前公布的官方外匯儲備數據顯示,5月末外儲余額3.05萬億美元,當月凈增加240億美元,外儲規模已連續第四個月出現回升,創2014年6月以來最長上行周期。
5月外儲規模的上升主要歸因于非美資產估值提升和資產價格的上漲。首先,5月美元指數下跌近2.2%,歐元、日元等非美貨幣相對美元升值,導致外儲中非美貨幣折算為美元后的賬面數字上升。據機構測算,這部分估值因素對當月外儲回升貢獻近180億美元左右。
其次,5月多國資產價格尤其是債券價格上漲也對外儲規模回升作出貢獻。當月全球債市收益率普遍下降,債券類資產價格大幅上升,推動外儲規模回升。上述兩方面原因都是對外儲回升形成正面拉動效應,除此之外,跨境資金流動延續回穩向好勢頭,也削弱了對外儲規模的減損。
外儲的連續回升,也使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企穩。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人民幣兌美元的名義匯率止住跌勢,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也出現調整。不少中外資機構紛紛上調了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預測水平。
此外,央行近期將人民幣中間價的定價機制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在弱化前一日收盤價對中間價影響的同時,加強了貨幣當局對匯率的調控能力,有助于預防后續因美聯儲加息帶動美元走強,而造成人民幣匯率的非理性波動。逆周期調節因子的加入,疊加外儲企穩,都利于人民幣匯率在年內保持相對穩定。反過來,人民幣匯率的企穩,也有助于外儲規模的階段性穩定。
考慮到美聯儲加息、縮表導致全球美元回流等因素,我國外儲規模仍將緩慢減少,這并不單單是中國會發生的情況,其他非美貨幣國家同樣如此。但不少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的外匯形勢已趨穩定,今后兩三年難再現大波動,也就無需過度糾結外儲規模是否足夠。
逆周期因子的模型參數由各報價行根據對宏觀經濟和外匯市場形勢的判斷自行設定,可見逆周期因子能夠發揮影響力的前提是正確的模型參數。由于參數選擇與模型設定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逆周期因子如何實踐仍有待觀察。
此外,逆周期因子的加入屬于外力干預,這樣的非市場力量也會一定程度擾亂市場對人民幣的預期,逆周期因子能否被市場接受以及能否持續達到預期效果,也具有不確定性。長期來看,中美利率水平、通貨膨脹水平、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基本因素,才是主導匯率變化的根本原因。考慮到目前美元指數持續疲弱,5月份的美國非農就業報告也不盡如人意,經濟基本面數據限制了美元指數的回升空間,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形成支撐。
但與此同時,6月中旬美聯儲大概率加息也會限制美元指數的下跌空間,從而抑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總體而言,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在6.7時代能保持多久,人民幣是否還有續升空間等都有待觀察。但即使美聯儲6月選擇加息,美元指數后續企穩回升,本輪匯率的階段性升值已經大大減弱了人民幣的整體貶值壓力。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